本帖最后由 oneshot2010 于 2011-1-8 00:42 编辑
首先,我认同对过去一件事的批判对个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也认同应该“适应”才是积极的;更认同当下应当关注下次考试,因为这次考试可能通过率又是30%.但是我不认为包括我在内的版友对考试的批判是没有意义,是loser的泄愤。没有通过的人,肯定不希望10年的情况再重演。如果我们联合批判造成的舆论甚至发现一些真相能够对一些人起到制约、建议的作用,促成这个考试对未来的考生来说,安排得更加合理、更有可预测性,出于公心,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废除考试是太激进,毕竟投行人员应当有坚实的核心知识。但是改进考试总可以吧。保持1%的通过率可以,但不应波动太大,要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有些人也就可以选择其他的生活,可能还可以生活得更好。否则年复一年满怀希望,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我不认为,是由于考试初期所以比较乱改得快,做为一个合格的考试管理者像报名资格等问题都应该事先规划好的;报名资格应该稳定,考试也可以在内容上更加平衡一点,不要一年侧重法律一年侧重会计。当然,没有规划好,可能是由于幕后比较复杂。一些考试人员,无心于项目,无心于关爱家人其实是很可悲的。有些人放弃对家人的责任心来赢得一时,实乃人生无奈,而且以后可能会为此后悔。
当然这也有券商对考试及保代过于看重的因素,造成非过这个考试不可。另下面是一yuyong文人的报道,其中有关论点值得商榷
1.年轻毕业生比实务经验人更容易通过考试,所以要改革
- 如果让工作10年的律师去参加今年的司法考试的话,基本上过不了,司法部是否也应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毕业生一般知识广而新,容易通过考试也正常,经验丰富的人知识比较精专,而且经验更多的体现在处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行动力和执行力上。这个考试本来就是核心知识测试,在大纲宽广的情况下,我不认为经验丰富人会更容易做对所谓实务题和案例题。
2.保代资源充足,故可增加难度,降低通过率
- 增加难度,降低通过率可以,但理由不对。作为知识水平测试,达到水平的人就应该有资格通过,为什么要跟保代资源供应挂钩。通过考试又不一定就能注册保代,让没过的人把考试过了,然后专注做项目有什么不好。如果根据保代资源供应情况来控制难度,今后的供应肯定越来越多,考试也就可以越来越难了?
我对考试的批判到此为止。明日后将作为 适应派 在版上为自己,多充充电。
2010年保代考试通过率1.05% 证监会称未刻意调节
2011年01月07日 01:4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今年的保代考试将提前进行
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今天通报了2010年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结果。本次考试报考人数3183人,通过考试人数为31人,通过率仅为1.05%。这位负责人表示,通过率低有试题难度大、试题偏向实务、参考人员实际经验较少等客观原因,证监会没有人为提高考试通过门槛,目前市场上保荐代表人供给充裕,能够满足拟上市公司需求。
2010年的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于去年12月26日结束。这项考试是综合性考试,对投行人员的法律、财务和证券承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因此具有较高难度。
证监会人士表示,针对市场反映“新毕业的人员会考试但不会做业务,老投行有实务经验但通不过考试”,证监会在命题时有意识增加考察实际胜任能力的题型和内容,使考试结果向有实务经验的从业人员倾斜。考生也反映今年的纯记忆、纯法条的题目少,试题灵活。
此外,去年参考人员中,从业不满三年的人数是1210人,占参考人员的41%。参考人员从业经验少,但是试题却越来越注重实务,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2010年保代考试的通过率。
上述负责人表示,保代考试选拔机制的优化,目的在于引导从业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实务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保荐业务工作,并非刻意调节保荐代表人的数量供给。
近两年投资银行市场向好,投行人员数量增多,通过保代考试的人员和注册保荐代表人也持续增加。统计显示,近两年通过考试人员增加1276人,新注册保荐代表人501人。截至2010年底,国内已经有保荐代表人1618人,通过考试未注册人员(准保荐代表人)1172人。
按照目前的监管要求,一个上市保荐项目需要2个保荐代表签字,1618个保荐代表人,可以同时签800个项目,每个项目可以同时在主板和创业板排队。但实际情况是,目前主板排队的项目不到400个,创业板排队的不到200个,保代利用率分别是40%和20%。因此,市场上的保荐代表人供给仍较充分,不存在短缺的情况。
另外,上述负责人还透露,今年的保代考试将提前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