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产量回升暂停,钢价企稳止跌
本周钢价止跌企稳,终止了始于9月中旬的连续下跌进程。上海螺纹现货环比持平,收至3670元/吨,期螺主力合约上涨1.03%至3344元/吨,贴水也由月初的全年最深426元/吨收敛至当下326元/吨。可谓下跌始于期货,止跌关键则在于现货。本周现货数据好于预期,修复行情顺势而至:1)库存较快消化,总库存环比下降4.94%,但去化重点落位流通环节(-5.87%),即贸易商于施工旺季中后期,出货为主,反之,钢厂库存去化较少(-2.49%)。2)产量增长势头中断,Mysteel周度总产量环比下降0.65%,10月以来连续上升态势暂停,这或与近期各地短期临检有关,不构成持续性。
钢价的收尾,冬储的难度
短暂的利好,长时的担忧,便是当下行业真实写照。地产新开工走弱、未来大批置换产能投产,这些担忧短期影响难以察觉,或被市场忽略,但是入冬之后,有个显性担忧就要降临,乃至兑现——本轮冬储的难度:
1)产业链贸易商普遍谨慎,现货层面操作冬储性价比较小,期现价差维持300-400元/吨区间左右,期货盘面做冬储反而成为首选。此种变化直接影响或是抑制年底现货需求,现货以下跌或震荡完成期现价差收敛;
2)钢厂高产量+高库存,限产放松之下产量确定性高位无疑,更关键的是,钢厂库存同比增幅24.37%,这意味着产业链冬储空间被压缩,囤货力度减弱;
3)春节时间提前,节前冬储可用时间缩短,客观影响冬储广度。因此,4季度的钢价收尾,或因冬储的难度,而加剧现实压力,过去几年年底以及1月的强势行情或难出现。
持仓印证投资逻辑:相对收益趋势下行,机构“用脚投票”龙头成色
2019年3季度,公募基金继续减仓钢铁,持仓比例从0.11%下降至0.07%,位居全行业倒数第一,配置仓位已近历史底部(历史分位7.94%),主流普钢标的持股机构数显著下降,显著增加的则为中信特钢。上述变化可清晰印证我们今年对钢铁股投资的逻辑:
1)钢铁股配置大周期应处于第二阶段(盈利向下,估值被动抬升)。绝对收益机会存在于大盘系统性上涨行情,比如1季度;若结构性行情为主,指数保持震荡,那么绝对收益机会也将消失,譬如2、3季度;但,无论何种情形,相对收益皆呈趋弱走势(板块持仓比例继续下降);
2)特钢龙头标的——中信特钢成为投资亮点,其隐含的稳增长业绩预期、对抗周期属性,吸引价值偏好型的机构关注,优质头部龙头仍有一席之地。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加速下滑,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92b4e80b-648e-475a-9bb5-9687ba7de9cc.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