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投行业服务、产品的撮合及交易! “投行先锋客户端” - 投行求职
      “项目”撮合 - 投行招聘

投行先锋VIP会员的开通及说明。 无限下载,轻松学习,共建论坛. 购买VIP会员 - 下载数量和升级

“投行先锋论坛会员必知和报到帖” 帮助您学习网站的规则和使用方法。 删帖密码积分先锋币评分

查看: 112|回复: 0

莫尼塔(北京)--策略周报:如何看待11月减持规模大增?【投资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5 08: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主题评论年初至今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合计净减持1500亿元(月均150亿元),而据上市公司近期的增减持预案,预计11月将有546亿元的重要股东净减持,12月至明年4月的净减持规模也将维持在250亿元-350亿元,这相较于年初以来的净减持额明显增加。(图2)净减持规模的增加与限售股解禁有关,预计未来将成为常态。
            
                    虽然限售股解禁并不必然意味着重要股东会进行减持,但基数的增加大概率会提升重要股东减持的动力。数据显示,2019年4月至今,每月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2500亿元-4000亿元(月均3000亿元),较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1700亿元/月的解禁规模明显提升(这一现象背后对应着2016年IPO的重启与加速,图1)。上市公司减持公告预案数量的提升也发生在4月之后(图3)。此外,通常上市公司减持公告发布后会在6个月之内完成减持(其中半数公司在第6个月减持,其余在前5个月内完成减持)。由此造成了11月预计净减持规模大增,我们预计未来该现象将成为常态。
            
                    如果将减持预案的失败率纳入考虑,预计11月的净减持额或低于450亿元。
            
                    从历史情况来看,减持预案与最终实际减持金额通常存在差异。一方面减持预案公布的是拟变动数量上限,实际减持数量可以低于预案;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公司的减持预案最终不会执行(方案进度显示为“失败”)。通常来说,行情低迷时,上市公司减持预案的失败率会偏高(例如2018年失败率为30%~70%, 2019年失败率为15%~30%)。参考2019年至今的减持预案失败率,预计11月的净减持压力约为380亿元~450亿元 (今年以来与该金额相近的月份为今年7月、 9月,这两个月的净减持金额分别为320亿元、 360亿元)。
            
                    分行业来看,11月的减持对医药、计算机、电子等行业整体存在影响,对地产、非银的影响集中于个股。
            
                    在分析上市公司减持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时,我们分别考虑减持金额占减持公司市值的比重、 减持金额占该行业所有公司市值的比重。如果前者读数较大而后者不大,意味着减持行为的影响更集中于个股层面(可能对应着减持公司在行业内相对市值不大、或者该行业发布减持公告的公司数量不是很多);反之,则可能会对行业整体构成影响。数据显示,综合、房地产、采掘、非银行业中
            
                    个别上市公司的减持规模占该公司比重较大,但占行业总市值的比重不大,建议关注减持对个股的压力即可。但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纺织服装则属于减持金额占行业整体市值较大的情况,其中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行业减持公司个数比较多,纺织服装中有龙头公司减持(图4)。
            
                    历史上来看,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较少影响指数长期走势。
            
                    2005年以来,产业资本净增持金额与指数涨跌情况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负相关关系在股市处于上涨行情时更为显著(图5)。此外,在部分下跌趋势中的反弹行情中, 上市公司的净减持情况同样有增加,如2012年一季度、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
            
                    进一步,我们计算了2005年以来,主要宽基指数和各行业指数与对应的上市公司月度净增持金额的相关系数,数据显示多数行业指数的涨跌变动与净增持金额负相关(图6),这一现象在计算机、传媒、电子、机械等成长性行业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医药与科技股是资金的主要布局方向,预计净减持可能影响斜率但不会改变方向。
            
                    (1)对于国内机构而言,“滞涨”背景下消费相对占优,而医药行业是消费板块中基金仓位相对较低的方向,加仓的空间较食品饮料行业更大;科技板块虽然前期涨幅较大,但未来相较于主板的盈利优势仍有望实现,当前时点是对科技股在震荡中布局的良机。数据显示10月融资净买入额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为计算机、医药生物、农林牧渔、传媒、电气设备(图7)。
            
                    (2)对于外资机构而言,11月MSCI会将中盘股指数的纳入因子提升至与大盘股指数相同,这也将引导被动型资金和主动型资金对医药和科技的净流入边际增加。近期外资的动向已经显现出抢先入场的主动性资金的布局方向(图8、图9)。
4d7f14d7-77bc-4fa2-8c76-c06b25ea15eb.pd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行云课堂

法律及免责声明|服务协议及隐私条款|手机版|投行先锋 ( 陕ICP备16011893号-1 )

GMT+8, 2025-9-22 00:53 , Processed in 0.19940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