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新冠疫情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遇到重大挑战。作为逆周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发力的规模、方向自然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在 3月 2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已经提出“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项安排,而 4月 17日的政治局会议又对上述三项做了重申和进一步的细化。
本文旨在对相关的财政政策安排进行梳理,并尝试分析商业银行应当如何积极参与其中,捕捉资产配置的机会。
我们认为:无论是提高赤字率还是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都会显著增加政府债券的供给,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为政府债发行保驾护航。而作为政府债的最主要投资者,银行未来的表内持有政府债的敞口将进一步提高。
地方政府专项债今年投向与往年有显著的不同,即鲜明地向基建倾斜,过往大比例投向土地储备、棚改的现状将通过今年的禁入而得到纠正。而地方专项债资金还可以作为项目的资本金,发挥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这就有银行信贷跟进的机会。
今年的特别国债因抗疫而生,区别于过往两次注资金融机构的定向用途,抗疫特别国债用途可能更加灵活。托底深受疫情影响的区域、行业、个人;支持补系统性基建短板;为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注资修复金融活力都是可能的安排。相对灵活的用途,可能会带来消费信贷、基建项目信贷、非标、中小银行资本工具等多元化的资产供给。
此外,特别国债或可以政府投资基金注资,在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获批的带动之下,亦可能带来资管的权益投资业务机会。
4c893d2b-60f7-4485-90a5-f9c2c0cf2a04.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