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央妈:二季度财政好转“你不差钱”!财爸:“只有金融业增长了6%”!》: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近期圈内引发重大争议的话题,算是2018年“央妈、财爸之争”的2.0版。
有央妈派人士表示,“二季度经济稳步复苏,财政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此时,没必要再搞“赤字货币化”。
部分“挺央妈”的学者也强调,当前中国还并没走到这一步,并未出现一些欧美国家那样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形,所以并不需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政策。
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表示:说我们现在没有到欧美那一步,这是如何判断的?是不是认为现在形势还不错?今年一季度全国GDP下降6.8%,二季度是否能马上反弹、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正增长?这就涉及到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每个人对形势判断不太一样。
有的比较乐观,有的认为确实有风险,但还不是那么严重。这部分人可能认为,中国的疫情不像欧美那么严重,复工复产的指标看上去都挺好,4月份的M2增速还达到了11.1%,社会融资增长不错,流动性也很充裕,等等。
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关键是要看到实质问题。
一季度全国GDP是负增长,各行业也是下降的,唯独金融业却同比增长6%。这意味着货币供应增加,扩大的是金融交易。
《“前所未有困难”的财爸抛“赤字货币化”:地方向寺庙借钱发工资!》:刘尚希强调,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需要前所未有的政策来匹配。
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两个“前所未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是“前所未有”。他称,目前财政状况实际上到了非常困难的地步,而2020年不少地方遇到了偿债的高峰,如果违约,可能会形成一连串的市场反应,会对市场信心形成打击。
疫情冲击下,各地的税收大幅度下滑。半数以上省份的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幅度超过10%,同时又有大量的刚性支出。2020年不少地方遇到了偿债的高峰,不少地方的偿本付息规模今年达到了千亿级。钱从哪来?要么只能违约,这样可能会形成一连串的市场反应,这会对市场信心形成打击。
网上有段子称,北方某县受疫情影响,财税收入下滑,地方政府在揭不开锅的情况下,为了三保,竟然向当地寺庙借钱发工资!而现实是,疫情冲击财政形势严峻, 2019年,财政未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财政税收增速低,税收增速创半个世纪以来新低。今年一季度,基层财政更为困难。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湖北下降48%、海南下降32%。根据贵州统计局,一季度全省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1.4%,88个县级单位有11个县降幅超过50%,9个县降幅在40%-50%之间,30个县降幅在20%-40%之间。
f1a8b588-83ce-4f8b-89aa-e10054c519d4.mht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