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总体来看,特斯拉锂电池能够实现降本56%主要是因为物理装配、电化学体系以及制造工序三个方面的升级优化。
物理装备方面,1)电芯设计方案改变,由“2170”升级为“4680”,同时使用无极耳设计,降本14%;制造工艺方面,2)通过干电极工艺、化成分容工艺的创新提升产线效率,降低投资额,降本18%;电化学体系方面,3)负极材料改进,导入硅材料,降本5%;4)正极材料改进,希望实现高镍低钴、正极加工工序和资源提取工序简化、回收工序的改善,降本12%; 5)车身工序优化、电池封装优化,降本7%。实现其中部分目标将需要12-18个月,完全实现则需要大约3年。
此外,市场表现上,2019年特斯拉的汽车交付量增长50%,2020年仍可能增长30%到40%,根据马斯克上述预测,今年将交付47.75-51.45万辆,大致符合特斯拉此前预期的50万辆。电池产能上,公司2022年的目标是100GWh, 2030年为3000GWh,且预计会在德国生产电池。公司希望未来电池的年产量达到10TW,其中包括3500GWh 紧凑和中型车的电池需求,900GWh 的豪华车和SUV,1100GWh 的Cyber Truck,3000GWh 的Semi Truck以及1500GWh 的小型车和Robotaxi。新车型推出上,公司预计3年后上市一款售价2.5万美元且续航在520km以上的低价全自动驾驶车型。基于特斯拉产业链自下而上的梳理与研究,我们较为推荐特斯拉产业链上1)单车价值量或营收弹性较大的Tier 1供应商;2)产品技术壁垒较高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3)有望持续新增产品配套、具备ASP 提升空间的新能源零部件供应商;基于以上逻辑我们推荐的标的顺序为:1)特斯拉最核心动力技术——电池总成供应商宁德时代;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全球龙头供应商三花智控;3)配套单车价值量较高的拓普集团、华域汽车。
44d7d462-1bdd-4a08-a569-2d98c70343ee.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