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国际线回暖将成为板块催化剂。交通运输行业中,机场和航空运输年度涨幅分别为-10.6%和-17.2%,在交通运输板块申万8个子行业中,分别排名第6名和第8名。航空板块二三季度国内线恢复是小高潮,当前估值低于历史中位数水平。机场板块全年波动较大,离岛免税政策超预期提升估值水平。我们预计,后续随着疫苗研发和生产的推进,海外疫情有望逐步改善,航空板块估值将走出低谷。对于机场板块,国际客流量全面恢复将成为估值继续提升的催化剂。
二季度国际线受冲击,三季度国内线已恢复。二季度全民航整体ASK和RPK同比降幅较一季度扩大,主要原因是国际线受海外疫情的二次冲击。三季度全民航整体ASK/RPK/客座率同比降幅较二季度明显收窄,主要原因是国内线全面恢复拉动整体行业运营数据。深圳机场国际线占比较低,受海外疫情影响较小,经营数据二季度已开始恢复,三季度飞机起降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三季度,随着国内航班执行量的恢复,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飞机起降和旅客吞吐量同比降幅较二季度明显收窄。
消费升级是长期驱动因素。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0.6%,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升,消费升级是未来大趋势。航空运输等高端出行方式将被更多的居民接受,航空出行需求将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航空服务大众化趋势明显。2010-2019年,从不同出行方式旅客周转量的分布来看,民航和高铁等高端出行方式占比持续提升。随着新冠疫情后经济重回正常增长轨道,前期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航空出行等高端消费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长期来看,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航空业最有增长潜力的国家之一。
行业供需有望边际改善。需求端,国内线已基本恢复,国际线回暖尚待时日。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将成为海外疫情改善以及国际线恢复的关键。全球和国内新冠疫苗的研发正在积极进行,2021年国际线逐步恢复确定性较高。供给端,2020-2022年,三大航合计飞机相关资本开支计划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航司客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较2019年亦均有下降。2018年以来,国内一二线城市陆续完成机场的改扩建或新机场的建设。优质时刻资源有望增加,整体航线网络结构将进一步提升。
【配置建议】
需求端恢复确定性高,供给端增速将放缓,行业供需有望边际改善。新冠疫苗研发和生产的进度,将成为国际线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航空板块估值位于历史中位数水平以下,机场免税业务收入受到国际客流量尚未恢复的压制,因此国际线回暖有望成为航空机场板块估值提升的催化剂。建议关注航空机场板块2021年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个股包括: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
春秋航空:低成本航空成长空间大。短期来看,在疫情冲击下,公司充分发挥了自身低成本优势,领先行业实现了运力投入和客运量的同比正增长,以及单位成本的同比下降。长期来看,公司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的龙头,有望受益于低成本航空渗透率的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吉祥航空:“性价比”打造差异化定位。公司在集中优质资源、瞄准热门航线的同时,充分发挥管理灵活高效的优势,成本管控效果明显,航线产品具有较高性价比。未来,公司有望通过价格上的优势,吸引更多上海等一二线城市的公商务出行旅客。中长期看好公司差异化定位策略在一二线市场的复制,维持“增持”评级。
三大航:弹性较大,受益于国际航线恢复的首选。北京大兴机场的投运,将成为三大航的航线网络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契机。东航和南航通过转场大兴,在北京地区的时刻资源有所增加,有助于东航“上海+北京”双核心枢纽的深化,以及南航“广州+北京”双枢纽战略未来发展。国航作为北京首都机场的基地航司,在东航和南航转场大兴后,有望在首都机场获取更多的航站楼和时刻资源,将有助于公司航线网络进一步优化升级。维持对国航/东航/南航“增持”评级。
上海机场:区位优势显著。短期看,公司以亚洲航线为主的国际航班运营有望率先恢复。中长期看,免税业务收入将成为重要增长点。公司凭借区位优势,未来在国际旅客吞吐量和单客免税销售额方面均具备增长潜力,维持“增持”评级。
白云机场:免税业务是未来增长点。公司三期扩建工程预计2025年完工。新跑道投产后,公司小时容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为飞机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的增长打开空间。T3航站楼投产后,免税业务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免税商品品类将更加丰富。中长期看好公司免税业务收入增长潜力,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恢复进度低于预期;
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油价上涨幅度超预期;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超预期;
免税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
5c046226-41f8-4755-8d7f-a53fdadec532.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