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每周一谈:碳交易机制不断健全利好可再生能源
2020年12月2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审议通过,2021年1月5日正式发布,将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展交易,主要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抵销碳排放配额,该机制使得光伏风电等碳排量较小的发电项目,可以将其产生的CO2减排量在碳市场上出售,获得额外收益。
根据不同地区太阳能资源禀赋的不同,各地光伏发电有效利用小时数1000~1500小时不等,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的碳排放CO2当量为33-50g/kWh,煤电为796.7g/kWh,燃油发电为525g/kWh,燃气发电为377g/kWh,以度电碳排放量为衡量标准,化石能源是光伏的10-20倍。
碳交易可降低光伏风电平均6~7%度电成本。我们根据各地不同发电小时数、碳交易价格,按照近半年各碳交易市场平均成交益进行测算。
光伏:单位规模(1MW)集中式光伏电站可平均节约碳排量802吨CO2当量,每年额外收益2.1~3.4万元,增加1.9~2.3分度电收益,降低6.8%度电成本。
风电:单位规模(1MW)陆上风电站可节约平均碳排量1490吨CO2当量,每年额外收益3.6~6.2万元,增加1.8~3.1分度电收益,降低5.8%度电成本。
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在即,有助于提高CCER 流通效率,扩大交易规模,使可再生能源电站的低碳排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平价时代开篇的一重大利好,助力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投资组合:隆基股份,宁德时代,国电南瑞,璞泰来,中材科技各20%。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发电装机不及预期;材料价格下跌超预期;核电项目审批不达预期。
9aa6eee5-38a3-4540-81c5-8027ee5bb29d.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