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投行业服务、产品的撮合及交易! “投行先锋客户端” - 投行求职
      “项目”撮合 - 投行招聘

投行先锋VIP会员的开通及说明。 无限下载,轻松学习,共建论坛. 购买VIP会员 - 下载数量和升级

“投行先锋论坛会员必知和报到帖” 帮助您学习网站的规则和使用方法。 删帖密码积分先锋币评分

楼主: wxxchina

并购案例分析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 18: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wxxchina 发表于 2013-2-6 10:51
二、金星钛白借壳中核钛白案例分析(一)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中核钛白主要从事钛白粉生产与销售业务,拥有 ...


WXX兄说的西安项目是st偏转吧? 还有东碳等等的破产重组案的做法都比较犀利。

WXX兄算的账(好像是被项目财务顾问批评了)很对,小弟有几个想法分享一下:

1、二级市场价格当然是最直接也有力的估值,但确有很多不合理成分(中核钛白当年能上市就是制度bug,上市以后连年亏损,企业之烂,如何当得起那个价格);国资(信达资产)想要按7、6、5块钱的价格出售也绝无可能。所以把,根据二级市场价格来判断是否有、有多少资产流失,确实有失公允。

从同类交易来看,地方政府处置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和卖壳案子来说,如此巨大的折扣(不考虑后续背包袱和资金支持)并不罕见,而在那些案子里也是存在后续背包袱和资金支持的,只是不一定(需要)披露出来。

按照国资管理的套路,企业评估值交易,st钛白这个企业真不见得能评出多少钱,如果是我,可能会补一个评估报告。

2、真正值得关心的是借壳方——中核钛白的巨亏固然是西部老国企和AMC系统的管理太烂,但大行业弱势也是主因,借壳方安徽钛白厂商的业绩也不见得好,信达为什么选择它? 包括之前未能成行的多家外部借壳方,也都不是盈利能力太强的企业。

反过来说,信达系统内就没有可以拿出来借壳的东西吗?所谓壳资源、壳价值,只要信达找一个过得去的资产注进来,是可以继续享受高市价和壳价值的,无论“合理”不“合理”。但是信达没有这么做,而是反复寻找外部人。

我觉得,这才是信达AMC现有管理体制造成的潜在资产流失。

点评

帖子发太久了,是不是就不能修改了?只能补充?  发表于 2013-3-4 09:06
我认为信达处理方法最奇怪的地方是股票全折价买了,买股票的钱也投出去了,一点好处也没有捞到(好像不是市场经营企业所为)。如果股票留一些,找个好资产(当然金星钛白也不是好资产),毕竟还能享受资产溢价。  发表于 2013-3-4 09:01
我认为信达处理方法最奇怪的地方是股票全折价买了,买股票的钱也投出去了,一点好处也没有捞到(好像不是市场经营企业所为)。如果股票留一些,找个好资产(当然金星钛白也不是好资产),毕竟还能享受资产溢价。  发表于 2013-3-4 09: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0: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sunyuexing 发表于 2013-3-3 11:27
个人认为,案例分析对自己对大家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但做出相关的评价分析时,还是应该谨慎,我是中核钛白 ...

大家都做这行,有机会多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0: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finantree 发表于 2013-3-3 18:30
WXX兄说的西安项目是st偏转吧? 还有东碳等等的破产重组案的做法都比较犀利。

WXX兄算的账(好像是被 ...

这个案例对于财务顾问最难的莫过于借壳方的选择,在投行技术范畴,只要是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都可以借钛白这个壳。但是信达承担的更多的是社会责任,中核钛白地处国家核基地,一旦卖净壳职工就要下岗遣散,这些工人的父辈都是为我国核工业贡献生命的人,让他们的子孙就留在了偏僻的甘肃。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能让他们失业,所以只能选择同行业企业并购,这确实不是巿场化的行为,但当我真真的到企业去,才知道职工们的水深火热。

点评

是大康牧业吧  发表于 2013-3-4 21:52
可以理解。我对信达的唯一解释就是承担了大部分社会责任。其实老一批上市企业其实都是承担了国家的战略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的,需要资本市场输血才能生存。  发表于 2013-3-4 18: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3-3-4 15: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并购案例分析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wxxchina 发表于 2013-3-1 14:59
京新药业拟于并购基金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案例:由天堂硅谷和金元投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设立并购基金 ...

我认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此举违反了上市时作出的避免同业竞争承诺。

点评

是大康牧业,写错了,哈  发表于 2013-3-5 21:53
呵呵,是可以这么理解。最好还是上市公司出来一同设立比较好,如康大牧业  发表于 2013-3-4 18: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20: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sunyuexing 发表于 2013-3-4 10:17
这个案例对于财务顾问最难的莫过于借壳方的选择,在投行技术范畴,只要是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都 ...

你是信达的话,是孙姑娘吗?我们仿佛有过一面之缘。

西部大国企的水深火热,我是认可的。但是让纳税人和资本市场及投资者来买单,我不太同意,我也真心不认为这个交易结构最后会让老少职工们受惠,至少他们不会是主要的受惠者。

如果这种所谓反哺的方式行得通,当年监管机构放水让中核钛白上市,就应该奏效了;这么多年对中核钛白种种的一再容忍,也应该奏效了。可是都没有啊,还不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吗?

这种拿老国企和老产业工人的眼泪博暴利的故事,还要说多久?

并非针对你,而是说这个事儿本身。

点评

finantree兄看来对姑娘念念不忘  发表于 2013-3-5 21:51
十分同意。我觉得这个事嘛,国企为国家承担了责任,那么国家要出面搽屁股,而不是资本市场帮买单。  发表于 2013-3-5 21: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3-3-4 21: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tonny 发表于 2013-3-4 15:38
我认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此举违反了上市时作出的避免同业竞争承诺。

我又深入想了一下,如果该基金是专为上市公司设立的,则大股东投资,实质意义是帮助上市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业竞争,这么说,也可以解释得通。


补充内容 (2013-3-5 21:58):
那就砸手里了

点评

谁知道是不是帮上市公司呢。弄不好还会搭个顺风车占点便宜。而且假如基金买了个公司,后来上市公司不要,也卖不出去,怎么办?  发表于 2013-3-5 21: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3-3-5 11: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分析 热烈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6 20: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finantree 发表于 2013-3-4 20:59
你是信达的话,是孙姑娘吗?我们仿佛有过一面之缘。

西部大国企的水深火热,我是认可的。但是让纳税人 ...

哈哈,我是孙姑娘,案例探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受限于方方面面压力,方案做的并不完美,请各方大师多指点!在此一并谢过。

点评

钛白项目十年前改制上市,这项目我跟了两年,看到它后来的各种变迁确实很感慨,西部老国企确实到现在都不是很适应市场机制,背负的各种问题也不是信达一家能解决的,前几年钛白的员工都还闹着要回国企呢。  发表于 2013-10-23 15:39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8 13: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同楼主背景类似,也是it转投行,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9: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zolowen 发表于 2013-3-8 13:48
支持,同楼主背景类似,也是it转投行,呵呵

投行本就无所谓专业啦,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法律及免责声明|服务协议及隐私条款|手机版|投行先锋 ( 陕ICP备16011893号-1 )

GMT+8, 2024-6-5 22:48 , Processed in 0.263991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