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清洁能源公司寻求股权融资或收购,该公司注册资本1亿,实收3000万,在大型生物天然气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成果,拥有14项目专利技术,目前还有15项正在申报中。经国家工商联全国生物质专家委员会及昆钢集团云煤能源(股票代码600792)重复试验证明,专利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第一。由于团队均是技术性人才,无法打通中石油中石化的供应关系网,现寻求股权合作或收购,要求收购方有两油资源人脉最佳。项目相关材料及专利证书等资料请联系我。 技术成果应用 公司的技术正在应用于如下几个项目: 一是与中船重工齐耀新能源公司就山东德州庆云特大型沼气工程项目达成技术与工程服务协议,对该项目进行改造。 项目与合同要点简介: 该项目中船重工齐耀新能源公司投资,项目位于山东德州庆云项目,项目公司为山东齐耀新能源公司,于2013年投建投产,占地310亩,设计日产15万方,沼气用于发电,但投产至今因原料与技术问题没法正常生产,目前处于停产状态,投资失败。为救死扶伤,山东齐耀新能源公司与2115年1月派技术骨干4人,来公司昆明中试基地进行为期一月的大型中试试验,验证公司技术的确处于全国第一,现山东齐耀新能源公司出资2400万元,由公司进行工程与技术服务,完成首期日产1万方的技改工程。待技改完成后,开始第二步合作,解决好原料保障问题,山东齐耀新能源公司继续投资实现日产15万方的设计规模,双方约定在华东片区共同合作开发建设50个项目。 二是与香港华信资本就桂林新安日产10万方生物天然气项目达成技术服务协议 项目与合同要点简介: 香港华信资本是一家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公司,为适应中国经济形势,该公司投资理念由金融服务改为金融实投,由“敢借钱向敢投钱”转变。为此,该公司决定依托我公司技术,直接投资3亿元开发广西桂林新安日产10万方生物天然气项目,与我公司采用技术服务的模式合作,由我公司提供技术授权使用,支付我公司技术服务费。该项目投产后,该公司与我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在华南地区开发100个生物天然气项目。 三是与昆钢云煤能源就通海项目一期日产5万方生物天然气项目达成合资协议 合同要点简介: 云煤能源以向昆明市供应煤气为主要业务,现由于滇缅管线天然气投运的原因,企业必须寻求转型,为此,该公司共派8名技术骨干,于2014年5月-2014年11月,来公司昆明中试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大型中试试验,验证公司技术的确处于全国第一,决定与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通海项目,并编制了五年发展50个项目的发展规划。 公司生物天然气生产核心技术简析: 核心技术一 :原料保障方面技术成果 传统的原料保障方法是采用收集餐厨残余物、农业有机质废弃物为主,此方法存在原料品种复杂、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大型化项目发展。我们主要采用以种植为主,收集为辅的原料保障模式。经过四年努力选育出高产沼气植物——第四代杂交狼尾草和培育出粮能兼用型玉米,因地制宜开发边际性土地,规模化种植,建设生物质能原料供应基地。重点在半荒漠化区、河滩、沙区等边际性土地种植,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该项成果保障了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的基础——原料廉价而稳定的充足供应。 核心技术二 : 快速降解技术成果 传统的原料降解办法主要通过自然水解与酸化,以玉米杆为例,传统的自然微生物降解的时间需要30天,降解率平均为50%,我们研制出三维综合降解法,采用物理超声波降解与化学酸处理、碱处理及生物酶综合处理技术,可以将降解率提高到80%,环比提高30个百分点,时间缩短到10天,我们已经将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广瑞快速降解助腐剂(速腐剂)。主要针对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原料的快速降解。 该项成果保障了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的预处理节点问题——降解过程的快速而充分进行,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利用速度。与传统方法相比,我们的综合降解率提高了30%,时间缩短了三倍。 核心技术三 :酸基菌-碱基菌共生技术成果 传统的水解基底物依靠微生物自然酸化,一直无法解决好基底物在酸性环境转化但甲烷菌需碱性环境的矛盾问题,必须经历一个低产气阶段。我们研究出酸基菌碱基菌共生技术成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采用的办法利用仿生学原理,根据牛胃的菌群关系,采用生物模拟技术,实现了鞭毛虫、梭菌、拟杆菌、甲烷菌的和谐共生,在发酵罐内,中上层为酸性群,中下层为碱性群。 该项成果保障了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的生产稳定性问题-保障产气量持续稳定及甲烷含量稳定。为净化设备的高效奠定基础。与传统方法相比,我们的甲烷含量可以稳定在68%-72%,日产气量的波动值控制在3%。 核心技术四 : 碳基甲烷菌-酸基甲烷菌共荣技术成果 传统的生物质发酵技术中80%是以八叠型酸基甲烷菌为繁荣菌群,以甲烷杆菌为代表的碳基甲烷菌基本处于不活跃状态,处于竞争状态的两大类菌群很难共荣。体现为工业化产气容积比(也称为池容产气率,指一定量原料情况下,产气量的体积与生产容器的体积之比)一般在1:1-1.5:1,累计产气时间为20天。 我们研究出氢分压技术成果,这一成果的核心是通过氢分压控制,使氢的电子转移值落在碳基甲烷菌-酸基甲烷菌可以共荣的区间段,成果体现在我们的产气容积比为4:1-4.5:1,每天的COD(化学需氧量:体现的是有机质含量)消耗量可以达到每天降低5000mg/L,累计产气时间为4-5天。这一成果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该项成果保障了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的生产节约投资问题——保障消耗同样的原料,只需要传统技术25%的设备投资。 核心技术五 : 湿式发酵与干式发酵有机技术成果 对植物性原料而言,传统的生物质发酵技术有两类,一类是以CSTR(完全混合反应器)为代表的湿发酵技术,一类是高浓度的干式发酵技术,一直不能很好地解决两类技术的有机结合。 我们研究的快速水解与酸化为两类技术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保障。快速酸化的COD值达到18000-20000 mg/L、挥发性脂肪酸(VFA)达到3000 mg/L后立即以微固液两相的形态进入CSTR发酵,剩余物高浓度原料进入干式发酵,这就很好地克服了干式发酵的高产酸问题。 该项成果解决了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的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与传统技术相比,我们的原料利用率超过80%,是传统技术的两倍。 核心技术六: 甲烷菌微量元素活性添加剂技术成果 在传统工艺中,几乎没有对甲烷菌活性添加剂做工业化应用研究,通常只是控制碳氮比、PH值、发酵TS浓度、温度这四个常规参数,对精细化的非常规参数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因此产气量都不够好,我们成功的找到了铁盐、钴盐、镍盐、钾盐对提高甲烷菌活性的综合激发效果,并找到了综合作用的“低促高抑”浓度范围。 这一成果与传统的生物质发酵技术相比可以提高80%的产气幅度。 该项成果保障了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的发酵效率问题。 核心技术七 : 扩大有效反应面技术成果 在传统工艺中,一般分为浮渣层、上清层、产气层、底泥层,产气层只占15%,这也是导致产气速度不够快的原因之一。 我们利用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共同作用,取得了扩大反应面的技术成果,通过甲烷菌数量检测,该项技术可扩大产气层到33%。 该项成果提高了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的产气速度。 核心技术八 : 微生物营养支持技术成果 在传统工艺中,几乎没有对这方面做研究与应用,属于空白区域。我们通过研究找到了整个发酵菌群的微生物维生素B族、K族和磷酸盐营养支持条件。 该项成果提高了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的微生物繁殖速度。 核心技术九 : 能耗控制技术成果 传统工艺的热能一般取自于沼气。 热能是生物天然气项目中的主要能耗,降低热能耗是节能的关键。我们采用了空气源热泵从空气中获得大量的热能,所消耗的电能仅仅是压缩机用于搬运空气、阳光能源时所需的能量,因此制等量的热水,其用电量是传统电热水器的 25% 左右,可节省大量的电费。 而且,空气源热泵效率高。 该项成果降低了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的生产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