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本周行业观点:根据乘联会数据,4 月第三周国内乘用车日均零售量为3.72 万台,同比下滑27%,较第二周环比有所改善,但整体销售仍然偏弱。日均批发量为3.87 万台,同比下滑35%,仍然表现低迷。纵观4 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及国内整体消费疲弱的影响下仍难言显著改善,但销量跌幅已显著趋缓,我们坚定认为,在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及去年上半年高基的影响下,国内乘用车销量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若在此期间国内出台有关促进汽车消费的实质性政策,不排除行业提前企稳回升的可能。
消息层面,上周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工信部未来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示范运行,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商业化难题, 推进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上周北汽福田、丰田及亿华通达成协议,将在北汽福田生产及销售的FC 大巴上搭载采用丰田FC 电堆等零部件的亿华通FC 系统。本次亮相车型是三方合作样车的首秀,该车车长9 米,搭载的是丰田汽车公司与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华通)共同研发的60kW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整车则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福田)集成生产。按照规划,该车将于2021 年投入量产,并服务于2022 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
近期,氢能源燃料电池领域在政策及应用层面利好不断,同时,市场对于纯电动与燃料电池两种技术路线的优劣产生了较多讨论。讨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成本、应用可行性等方面。我们认为,两种技术路线,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从我国现阶段国情看,两种路线应用领域并不相同,动力电池驱动的纯电动汽车更适合应用于乘用车等城市、短途出行领域;而燃料电池由于其成本及配套设施等问题,一段时间内更适用于重型商用车、客车及特定场景的工程领域,二者呈互补关系,在技术路线上并不冲突。但可以确定是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作为高技术含量清洁驱动方式,由于其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已经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重点扶持,中长期将具备巨大增长潜力,相关产业链投资价值将逐步凸显。
投资建议:对于行业投资逻辑,我们始终认为,未来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将不断加剧,唯有具备技术、资金、研发、品牌等综合优势的龙头企业有能力持续受益,结构性机会将是长期关注重点。在当前时点,汽车行业正面临整体盈利周期的低点,随着库存的逐步去化及国内宏观经济的企稳,行业复苏预期正在形成,从弹性角度看,建议关注前期业绩及估值见底,且未来业绩大概率有望企稳回升的整车企业长安汽车。从中长期价值角度看,整车及零部件板块,建议关注在合资及自主领域具备领先优势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汽集团、华域汽车、星宇股份。在新能源汽车板块,随着特斯拉中国工厂的落地,其本土供应链将迎来结构性机会。特斯拉国产化对于其现有供应商而言意味着订单弹性有望增大,而对于潜在供应商而言,则意味着有望获得全新增量订单。建议关注特斯拉现有供应商三花智控、拓普集团,以及有望成为新晋供应商的优质标的银轮股份。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不断推进,具备整车厂Tier1资源和产品技术优势的车载电子龙头有望成为智能驾驶落地的入口,享受智能驾驶高速增长的红利,建议重点关注座舱电子系统龙头德赛西威。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持续低迷导致车企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宏观经济持续低迷、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
f78afea2-d9ad-4787-8d52-21de93e66d43.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