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2019年 7月 12日,央行公布 6月金融数据。我们点评如下:
一、社融同比增速超预期,贷款增速放缓央行公布,截至 2019年 6月底,社融余额同比增速 10.9%,环比提升 0.3个百分点,超出我们预期,主要是信贷和非标实际收缩情况好于我们预期。
2017、2018、2019三年 6月份社融增量分别为 2.
11、1.49和 2.26万亿,与 5月份社融增速回升原因大致相同,去年 6月非标和未贴现票据大幅萎缩造就的低基数是主要原因。当然,专项债发力(6月份净增 3579亿元,同比多增 2560亿元)也有贡献。
央行公布,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 1660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 1800亿元),其中社融口径下投向实体贷款 16718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 69亿元) 。整体贷款增速是在下降,只是下降幅度要好于我们预期。结构方面与5月份差异不大,居民贷款和对公短期是主要支撑,对公中长期贷款仍较乏力,需求或是主要原因。
二、非银存贷款同步萎缩,企业、居民存款高增长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 10.05万亿元,同比多增约 1.05万亿元,总量上还算平稳,但结构分化很大。居民存款增长 6.82万亿元,同比多增 2.56万亿;企业存款增长 1.84万亿元,同比多增 1.54万亿元(其中 6月份单月多增 6150亿元);与之对应,非银存款净减少 1.13万亿元,同比少增 3.34万亿元,这可能显示银行体系通过非银渠道进行资产扩张的同业模式明显压缩,同时居民和企业金融资产从大资管回流银行存款迹象显现,包商银行事件可能延长甚至加重这一过程,值得保持关注。
另外,6月份财政存款净减少 5020亿元,同比少减 1868亿元,可能意味着财政收入端的压力对支出扩张的约束开始显现。
三、基数效应延续,社融增速高点或在 7月去年,三季度是非标萎缩高峰,专项债在 8月份才开始发力。预计今年 7月份社融增速仍将受益于非标低基数和专项债高增,如果信贷能继续维持同比持平,7月份社融增速可能将继续创年内新高。往后,基数效应消退,财政前移往后成为透支效应,专项债对社融增速形成负贡献,加上包商银行事件和信托监管趋严的影响逐步显现,需要做好社融增速可能在 8月后较快下滑的心理准备。
风险提示:1.关注上半年财政前移对四季度形成的透支效应;2.关注理财子公司开业执行资管新规带来的摩擦效应;3.监管趋严对银行体系风险偏好的影响,以及中小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
3439e7e1-b424-40b6-b7de-4d8edb436ceb.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