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引言:去年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发布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工作持续推进。然而当前A股市场对此认知仍未充分。本篇报告我们通过深入剖析现状及对比海外经验,对银行理财未来发展路径、尤其是对公募基金及A股市场的影响做了前瞻性的预判。我们认为随着理财子公司发展成熟,?机构的机构化?时代可能正在来临。
理财子公司元年,筹建工作持续展开。2019年年初至今,已有包括中农工建交、招行、光大等11家银行获批筹建,其中工行、交行、建行及中行理财子公司更已于近期获批开业。并且根据监管层最新表态,后续农商行、外资行的理财子公司筹建也将陆续展开。
为何要将银行理财业务剥离至体外?银行理财在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发展迅猛。但在国内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中,长期以来存在?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的现象,令其在严格意义上很难被归入资产管理业务。返本归元、使其回归理财资管本质,是监管层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独立的首要原因。
理财子公司设立后,银行理财产品将有何变化?首先,?类货基?的固收类产品仍将是银行理财主力。需要重视的是,理财行业已开始积极布局试水混合类及权益类产品。当前已获批开业的4家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已推出了各自的权益类或混合类理财产品。长期来看,随着监管政策的引导以及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以固收类资产配置为主的?保底保收益?运营模式将逐渐向更为市场化的模式转变,倒逼理财资金在资产配置上更加均衡,推动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进一步提升。
类比美国IRAs,理财有望填补中国养老第三支柱。我国养老压力正逐年提升,仅靠公共养老金第一支柱和企业年金第二支柱难以满足居民养老需求,未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储蓄将成为国内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国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文件已在研究制定中,人社部明确表示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未来银行理财有望另辟蹊径复制或借鉴美国IRAs发展路径,成为我国居民自主养老的有效补充。
未来,银行理财将推动机构的机构化时代。以美国IRAs为例,主要通过基金配置资产,其中权益占比很高。而近期国内FOF理财产品也开始加速推出,权益规模将进一步扩容。未来,随着理财子公司逐渐发展成熟,权益类或混合类理财产品已在加速推出,银行理财中权益投资比重将进一步扩容。
银行理财对公募基金及A股市场的长期影响:1、理财或将为A股市场带来万亿级别增量。2、公募基金或将成为理财资金配置权益的主要渠道,伴随于此,公募基金的机构化进程将加速,银行理财将成为公募基金重要资金来源。3、理财可能引导公募基金的考核机制甚至投资理念变革。4、国内资管机构分化加剧,主动管理能力将成为决胜关键。5、指数类、行业类基金将迎来发展机遇。6、A股市场机构化、价值化更进一步。
风险提示:1、银行理财转型不达预期;2、居民资产结构调整存在不确定性。
b43e0f3f-2779-48c9-887a-246bb2a69dbf.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