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核心结论:美国本次极限施压对美国自身损害更大,三季度仍可逢低买入。当前贸易极限施压除了政治诉求外更多显示了美方急于谈成的愿望以及逼迫美联储加快降息节奏的意图,我国保持定力更有胜算;从3000亿美元进口商品结构看,贸易战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大概率边际递减,但当前风险点主要为人民币贬值预期叠加美股回调对A的影响仍大;基于政策定调落地及短周期触底在即,仍然看好三季度A股表现。
美国意图在于极限施压及逼迫美联储降息,但大概率适得其反,美联储面临“特朗普两难”。从特朗普发动贸易威胁的时间点及威胁内容来看,其主要目的为极限施压尽快达成协议,且做好“两手打算”,若能达成协议则可助推自身选情,若不能达成协议则可逼迫美联储顾虑经济下行风险,加快降息步伐并维护美国股市。从3000亿的内容来看,主要为必需消费品如农产品、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无论是否成真均大概率引起美国通胀并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构成约束。加息或降息将成为两难。
当前美股回调对A股影响仍大。当前美国股市的最大风险来自于经济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均处于下行,短周期于2019年4月开始回落,中周期于2017年2月回落,长周期于2010年开始回落;另一方面,由于离岸人民币交易盘对贸易风险加剧存在2018年的“路径依赖”,短期的人民币贬值及美元指数高位停留仍然对A股存在一定压制,同时美元与美股的负相关及美股与A股的同步性使得美股回调对A股而言也是风险。DCC-GARCH模型下的动态相关系数支持此判断。
做好自己的事,无惧贸易风险。中美博弈经历了如下进程:①美国势强,中方求和而不得;②美国开始全方位压制,如贸易战、科技战等;③中国转向激发自身内生活力;④美方各项举措对中国影响并未收到预期内效果;⑤美方迫于压力期望与中方达成协议。当前我方已有部分主动,叠加PMI及周期模型显示中国宏观经济短周期有望于三季度触底,过度悲观不合时宜。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或有意想不到结果。经济工作会议已迎来政策拐点,贸易摩擦并不可怕。继续看好三季度表现。从仓位分布及政策潜在的宽松导向来看,大盘股正由消费“换核”至金融,成长股与蓝筹股有均衡配置必要。行业层面,仍然建议配置通信设备、核心半导体、农产品、大金融中的保险/地产龙头即景气--真成长主线,合理仓位配置贵金属,弹性可围绕超跌成长如通信半导体、军工展开。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超预期恶化,贸易战向其余领域转化。
6d3571b3-e3e3-448f-97ea-1f49f9c119d9.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