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当前,汇率贬值、贸易谈判前景使得部分投资者担忧外资流入可能放缓。我们认为外资仍然是未来支撑市场和影响市场风格的重要增量资金,外资会延续流入。主要逻辑包括:
其一,尽管人民币汇率仍在下寻中枢,但当前影响外资对冲成本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并未大幅上升。相较于人民币汇率绝对水平,汇率的贬值预期所决定的汇率风险对冲成本更值得关注,考虑汇率对冲成本后的A股预期收益与陆股通变动趋势的相关性更强。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已经明显释放,考虑到内部央行“逆周期因子”和离岸央票等工具的存在、外部美元指数上行动能有限,即使中美贸易前景再度生变,预计人民币贬值及贬值预期增加的空间不会很大。
其二,统计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谈判关键时点外资流向情况,冲击影响逐渐趋弱。2018年中美经贸谈判的重大利空或利好进展会导致北上资金单日净流出或净流入100亿元左右。进入2019年之后,外资净流入额跟随贸易谈判进展而“大起大落”的情况开始消退,通常仅会出现单日30亿元左右的波动。这或许反映着海外投资机构开始认同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并淡化复杂多变的谈判进展对A股长期投资价值的影响。
其三,参考海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经验,外资入场初期,净流出幅度有限。外资对韩国股市的增配曾免疫于2000年美国经济的下行,对中国台湾股市的增配曾免疫于2002年、2008年美股暴跌,这均发生于外资持股比例在10%以下。而当前外资持有A股比例不足5%,即使海外出现危机,A股外资持股比例仍可能趋势性上升。
其四,A股相对美股具备估值和盈利优势。与美股作比较,A股盈利预期在5月后快速下修,形成与美股盈利预期的相对优势。估值层面,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处于2006年以来30%分位,而标普500指数动态市盈率则处于1990年以来60%分位,A股同样具备优势。此外,美股与A股指数价格的背离亦可反映美股对贸易摩擦和基本面下滑并未充分定价。
其五,被动型资金方面,当前至年末将是被动型海外资金入场的密集期。本周二(8月27日)是MSCI对A股纳入因子提升至15%的生效日期,按被动型基金规模占比20%来推算的话,预计会带来36亿美元被动型增量资金(合约250亿元人民币)。此外8月24日富士罗素宣布对A股扩容,并将于9月23日生效,预计将带来8亿美元被动型资金(合约50亿元人民币);11月MSCI继续扩容或将带来63亿元被动型资金(合约440亿元人民币)。
6e568d16-35ce-4b39-a1af-f13853248888.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