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随东亚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或推进,资本市场存贷款业务竞争主体数量增加,融资、理财创新金融产品频出,商业银行面临竞争范围扩大的局面。中日韩三国相较而言,中国在互联网金融创新方面发展势头迅猛,金融产品与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融合加深。日本金融科技创新速度较慢,远期可依托电子产品研发、创新优势推动科技金融发展。2003年后,韩国银行业在经历修复期后发展平稳,逐步涉足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并在数字货币领域取得发展优势。
东亚三国于20世纪后半期开启利率市场化进程
不同经济体采取不同利率管制政策,管制程度各异。根据发达国家20世纪发展经验总结,金融管制不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无法满足金融自由化市场诉求。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率市场化进程,韩国、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率市场化进程,三大经济体于改革进程中推进银行盈利模式转型、企业融资模式转型。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多元风险因素
利率市场化改革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宽松的利率选择空间,促使商业银行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寻求业务转型和盈利模式转变,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改革引发的业务竞争导致商业银行面临多元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体制风险等。自由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追求业务规模扩大、盈利水平提升双重目标。中小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借助利率工具引发价格战争。
利率市场化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利率市场化进程下,东亚三国原本处于政府保护机制下的金融机构因适应能力不足遭到市场淘汰,如日本大批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倒闭。价格竞争加剧导致存贷款利率差额持续缩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探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机遇,以求提升盈利能力,如日本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出现贴现国债、中期国债、变动利率超长期国债等产品。
金融创新案例:
余额宝
三星区块链钱包
Antcoin
19017645-ecac-4ca3-8a31-b4da0c5b3c27.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