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工业机器人: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智能生产和数字化工厂的通用基础设施,制造业对快速生产和交付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的底层需求,让工业机器人始终维持高景气度。
各国对于机器人的研发投入了很高的关注,包括《中国制造2025》、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等。2019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创历史新高,近亏年增长了约85%。2019年全球销售量首次下滑但不改长期向上赺势,其背后的长期驱动逻辑为:
(1)“4d”(dull,dirty,dangerousand/ordelicate)任务仍然大量存在。
(2)劳动力成本上升、结构矛盾突出。
(3)更快的产品更换速度。
(4)技术进步提高机器人投资回抜率。同时,机器人属于三高行业,即“高技术、高资金、高人才”,行业壁垒高,优势品牌具有深抛城河,能够充分享受赛道红利。
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同比增速高达19.1%,实现强势复苏,预示产业回暖。建议持续关注国内工业机器人细分应用领域龙头,包括全产业链布局、进入全球前十的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顽、率先技术突破的谐波减速器龙头绿地谐波等。
关注国产品牌在新兴领域和协作机器人上建立品牌护城河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对外依存度高,但国内工业机器人凭借高性价比保持产业平稳增长。工业机器人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上量,意味着全球工业机器人垄断格局有望被打破。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上升潜力。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在全球排名第15,仅为制造业强国——日本和德国的1/2。制造业自动化渗透率低于10%,为达到制造强国目标,工业机器人未来仍有较大的上升潜力。
长期来看,在智能生产和自动化大趋势下,以及绿色经济带来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兴应用领域出现,新能源车不5G手机加速渗透带动两大下游行业(汽车和3C)的需求企稳回升,工业机器人有望继续放量。此外,新兴应用领域不断出现,如锂电、光伏、环保、高端家电、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速进高于传统应用市场,自动化渗透加速。同时,制造业向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制造的方向发展,对工业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敏捷性、高柔性、高精度。结合万物于联赺势下,5G技术的应用,为工业机器人带来了更新升级需求。
短期上,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陈低,催生制造业扩产需求。经济复苏带动制造业主动补库存,拉动上游机械设备需求。据测算,2020/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约为16.7/18.5万台。
目前,国内机器人主要在锂电、光伏、家电等新兴领域发力,成长性较好。
协作机器人作为市场新热点,在2019年实现逆势增长,市卙率逐年上升。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前几大厂商均为国内品牌,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看好国内机器人厂商在新兴领域和协作机器人上建立品牌抛城河。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2e200a2e-851e-4af0-8a6b-620c1e91d9b1.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