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帐外资产入账问题
民营企业为了少缴税,往往一部分业务进行体外循环,后来为了上市,收入成本逐步纳入帐内核算,但是帐外的资产一直未纳入。这就造成引入风投或股改时账面净资产比实际低,股东有纳入帐内核算的动力。且如果大量资产未入账,上市申报的产供销分析也将有一定难度。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棘手,这里综合之前讨论的一些说法及自己的一些见解阐述如下:
1、如果不是影响重大,建议不处理,因为无论怎么处理都有些问题
2、可以考虑股东增资或捐赠、盘盈或买入 ①股东增资,计入实收资本,历史沿革需要详细核查与披露,欠妥 ②股东捐赠,计入资本公积,缴纳企业所得税,需要详细披露形成原因,欠妥 ③盘盈,计入年初未分配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大量资产盘盈,显得账务核算欠规范,且容易招致税务局核查,欠妥 ④买入,由股东获取对价后以现金形式增资回来,如果申报期买入大量二手资产将构成核查重点,且无法合理进行产能分析,所以最好买入后运行满三年再申报,或可考虑
另外,对于存货而言,可考虑逐步少转成本的形式入账,但金额不能太大,否则造成毛利率异常;对于厂房而言,需要补充完善建造合同、竣工决算资料并办理房产证。
上述无论如何计入,都需要获取合法票据,依据为浙江国税2011年所得税汇算清缴问答:“企业或者个人用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对接受投资的企业而言,如果该非货币性资产按照评估价入账,而没有取得发票,该非货币性资产计税基础如何确认?答: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必须取得正式发票或相关完税凭证。”
综上,无论如何处理,都将有一定问题。如果必须纳入,又难以规避风险的话,该业务是否承接就要慎重考虑了。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