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投行业服务、产品的撮合及交易! “投行先锋客户端” - 投行求职
      “项目”撮合 - 投行招聘

投行先锋VIP会员的开通及说明。 无限下载,轻松学习,共建论坛. 购买VIP会员 - 下载数量和升级

“投行先锋论坛会员必知和报到帖” 帮助您学习网站的规则和使用方法。 删帖密码积分先锋币评分

查看: 90|回复: 0

浙商证券--汽车整车行业乘用车比较研究报告二:中国会像日本进入30年的零增长吗?【行业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4 13: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日本乘用车市场60年风雨历程
            
                    ①高速增长的1960-1970年(第一次峰值):乘用车销量复合增速34%,峰值295万辆。国内GDP高增长(平均约9%),人均GDP从479增加至2038美元。战后婴儿潮一代(1946-1954)逐步成为主力消费消费人群。“别人家有的,我家也要有”第二消费观念兴起。②平稳增长的1970-1980年:乘用车销量复合增速2.7%,中枢260万辆。国内GDP增速换挡(平均4%),面临两次石油危机+日美贸易战升级+经济转型的三重压力。1970-1974婴儿潮一代的二代集中出生,此后人口生育率进入长达40年的下降。“别人有的,我也要有且个性化”第三消费观念萌芽。③前低后高的1980-1990年(第二次峰值):乘用车销量复合增速4.9%,1988-1990年平均增速15%+,峰值510万辆创新高。经历了1986/12-1991/2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新人类一代及婴儿潮一代的二代成为新增消费主力,第三消费观念盛行期,进入“买买买”节奏。④零增长的1990年-至今:一直在350-500万辆之间波动,平均值是440万辆,平均增速-0.23%。日本GDP增速平均1%,少子化及老龄化现象日益突显,而且崇尚极简主义的第四消费观念兴起,乘用车消费核心来自报废更新需求。
            
                    对中国乘用车趋势研判的借鉴之处
            
                    总结日本得出2条规律:【GDP增速】根源上决定了乘用车产销中枢上移的节奏。【人口出生率+消费观念变迁】影响乘用车出现峰值的次数及间隔时间。借鉴日本结合国情,未来10年中国乘用车的趋势研判:①进入低增长时代,销量增长中枢或3%,仍然有上升空间,还没到日本30年零增长的时期。②大概率会出现第二次销量峰值,或为3000万辆。三大支撑点:①中国经济增长仍具有韧性。②全面放开二胎助于缓解中国新生人口数量下降速度。③中国正处于第二消费观念到第三消费观念的转换时期,个性化消费潜力仍强劲。
            
                    建议:8-9月份逐步增配乘用车,优先整车标的
            
                    2019年是乘用车周期交替之年,演绎模式类似于2012年,但有三大不同点:1)贸易战带来汽车关税下调及股比放开的深远影响。2)增值税下调3%促进汽车消费。3)国六提前实施带来自主准备不足。综合“销量增速+单车盈利+估值水平”三大指标看,建议8-9月份逐步增配乘用车相关板块。1)销量增速已见底处于复苏中,向上弹性与GDP增速正相关(受中美贸易战进程影响)。2)单车盈利最差大概率是中报业绩,但因竞争格局改善周期长,盈利恢复节奏及向上弹性不能过于乐观。3)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吸引力强。配置上优先整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江铃汽车+长城汽车】,其次零部件【星宇股份+万里扬+拓普集团】。另外继续推荐国六升级产业链最受益标的【中国汽研】。新能源汽车整车重点关注【比亚迪】。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乘用车行业内价格战持续时间拉长。
55897d82-16ef-4f3d-82dc-1080f147abc6.pd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法律及免责声明|服务协议及隐私条款|手机版|投行先锋 ( 陕ICP备16011893号-1 )

GMT+8, 2025-10-2 17:43 , Processed in 0.217660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