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行业回顾本报告期(2020.7.27-2020.8.7)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7.23%,在申万 28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 11,跑赢沪深 300指数(2.74%)。从子行业来看,医药生物三级行业指数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和中药行业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 14.39%、 10.56%、 7.03%。
估值方面,截止 2020年 8月 7日,医药生物行业 PE(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为 59.36x(上期 55.66x)。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药、医药商业 PE(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分别为 118.33x、 90.48x、83.18x、 54.10x、 44.86x、 33.35x、 25.86x。
本报告期内,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 28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减持 65.77亿元。
截止 2020年 8月 7日,我们跟踪的医药生物行业 329家上市公司, 53家公布了 2020年中报(包括业绩快报)业绩情况。其中,净利润增速大于等于 100%的为 6家,大于等于 50%且小于 100%的为 6家,大于等于 30%且小于 50%的为 7家,大于等于 15%且小于30%的为 8家,大于等于 0且小于 15%的为 8家,净利出现负增长的为 18家。
重要行业资讯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 9月 1日起施行。 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家医保局局务会审议通过,向社会公布,自 2020年 9月 1日起施行。《暂行办法》明确,医保药品目录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滋补品、保健品、疫苗等不纳入目录,被有关部门列入负面清单的药品将被调出目录,价格或费用明显偏高且没有合理理由的药品、临床价值不确切可以被更好替代的药品也可以被调出目录。《暂行办法》明确,国家《药品目录》中的西药和中成药分为“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纳入“乙 类药品”管理。参保人使用“甲类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标准及分担办法支付;使用“乙类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标准,先由参保人自付一定比例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分担办法支付,个人先行自付的比例由省级或统筹地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确定。(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8月 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最大亮点是,纳入更多的创新药,包括国产创新药,进口创新药。
拟新增的 7类药品中,第 3、 5、 7条,都可以针对到新药。(资料来源:药智网) 国家药监局发布 2019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7月 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 2019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2019年,药审中心受理新注册申请 8082件(含器械组合产品 5件,以受理号计,下同),其中需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 6199件(含 4907件需药审中心技术审评和行政审批的注册申请),直接行政审批(无需技术审评,下同)的注册申请 1878件。药审中心受理的 8077件药品注册申请中,化学药注册申请受理量为 6475件,占 2019年全部注册申请受理量的 80.2%。 2019年,受理需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 6199件,较 2018年增加 11.21%,其中化学药注册申请为 4937件,较 2018年增长了 10.72%,占全部需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受理量的 79.64%;中药注册申请 257件,较 2018年降低了 14.33%;生物制品注册申请1005件,较 2018年增长了 23.3%。(资料来源:药通社)投资建议: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该办法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通过制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进行管理,符合《药品目录》的药品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药品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最新发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建议第二批国家集采中选药品调入,将国家集采与《药品目录》进行紧密衔接,而第三批国家集采对制剂品种原料药自产的企业给予优先权。对化药仿制企业而言掌握了原料药,在国家集采中掌握了一定主动权,建议关注“原料-制剂”一体化企业。中报已开始密集披露,我们建议关注受疫情负面影响相对较少、业绩超预期的标的。
风险提示:
原料药企中报业绩低于预期。
374db87f-e392-4a17-8f06-d7997ba1b680.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