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前言:为什么需要关注 钢材 贸易流变化微观跟踪上,价差和贸易流变化最直接能体现市场格局的转变。持续的异常贸易流往往印证区域供需的重大结构性变化。综合价差和贸易量指标监测的优势在于:1)价差有利润空间不直接意味着区域间商品可套利,可贸易量以物流的通畅程度为前提;2)贸易规模量更能直观反应地区供需缺口量。2020年上半年,我们发觉到一些“异常”的贸易流转变,包括:钢坯进口量历史新高、焦炭进口量新高等。
复盘国内钢材贸易流变化: 供给侧改革前后的北材南下国内钢材贸易流上,呈现北材南下特点。分区域看,华北、东北为钢材输出省份,华东、华南净流入,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基本平衡。2016年-2017年,钢材行业开始了以关停中频炉为主的供给侧改革,对华东和华南地区长材供应造成明显压缩。根据 Myteel 统计的东北地区南下建材口径统计。2016年之前,长材北材南下规模量仅有 200万吨/年;2017年,这一规模突增至500万吨,2018年和 2019年这一南下规模分别为 580万吨和 730万吨。
2020年以来,广州-东北价差和长材南下贸易量维持 2019年同期水平。表明华东、华南地区长材缺口依然延续,当地长材钢企具备长期区位优势。
复盘 国际钢材贸易流变化:供需边际增量转移至印度和东南亚国家2019年,全球钢材贸易量约 4.4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 25%。全球钢材贸易总量与主要经济体 GDP 息息相关,2017-2018年贸易总量持平,2019年负增长 7%。贸易流向上,世界钢铁贸易主要由亚洲和欧盟主导。近年全球钢材贸易缩量主要来自两方面推动:一是,欧盟等主要钢材进口国经济走弱,进口量减少;二是,以印度和东南亚为主的亚洲国家国内粗钢产能进入投产期,对亚洲其他国家进口材需求减少。
02020年以来,“异常”钢材贸易流引发的几点思考2020年上半年,需求内强外弱背景下,中国钢材和钢坯进口量刷新近十年高点。1-7月份,全国钢坯进口总量约为 833万吨,创历史峰值。从进口来源看,我国进口钢坯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从进口消费地来看,全国钢坯进口量大约 80%流入华东地区,成为华东表外钢材供应的一部分。因此,这或许是 8月份以来,华东地区水泥消费和长材消费背离的原因之一。7月份以来,海外需求缓慢恢复,供应端复产偏慢,以制造业为主要下游的板材订单后期或好于长材。
风险提示 : 国内 外疫情变化, 钢材进出口政策变化
61e4d714-625d-40dc-8586-6e76dbd64341.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