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2016年 12月 21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 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 分类收集、 分类运输、 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 形成以法治为基础、 政府推动、 全民参与、 城乡统筹、 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2019年 6月 3日再次强调, 实行垃圾分类, 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 关系节约使用资源, 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随后 6月 6日住建部、 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更是联合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提出到 2020年, 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到 2025年,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1]。 我国的环卫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垃圾分类的国家政策再次让环卫产业成为公众焦点, 随着市场前景看好、 关联企业数量井喷、 资本大量涌入, 环卫产业一体化、 智能化的需求愈加明显。 目前智能化已经对环卫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已有数以万计的传感器开始监测垃圾收集, 半无人驾驶的垃圾收集车正在测试, 机器人技术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正在成为新的垃圾处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人驾驶飞机已经在用于垃圾填埋监测, 3D 打印机正在测试回收不同类型的塑料。 在环卫产业互联网平台方面也有部分企业尝试, 逐渐出现轻量级环卫大数据平台、 环卫设备物联网接入平台, 为环卫行业赋能。 但是目前环卫产业智能化、 平台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的解决, 如缺乏有效顶层规划, 导致重复性建设;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融合共享步履维艰, 造成数据资源浪费; 缺乏完整、 科学的标准体系与适宜的运行管理模式等。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将为环卫产业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结合环卫产业特性, 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信息孤岛, 推动环卫产业智能化、 平台化落地, 将会引领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eee00870-7978-4f90-9936-6e9dc6a427b2.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