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绿色保险:政策加速落地,市场化风险管理作用凸显。绿色保险主要是指在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方面提供的市场化保险风险管理服务和保险资金支持。保险公司发展绿色保险在负债端主要向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的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绿色基建等领域的公司和项目提供责任保险、保证保险等细分财产保险产品及相关服务;在资产端主要向相关绿色产业进行投资,发挥保险资金长久期和稳健的特征。近年来,相关部门积极构建绿色保险政策体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自2007年起步,现已实现初步发展。
海外经验:强制保险为主流模式,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海外绿色保险主要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代表,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推出环境责任保险,目前发展相对成熟。总体来看,海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主要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为主、强制保险为辅的两种模式。除环责险外,巨灾保险、混动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和碳排放信用保险等绿色创新型保险产品也已在21世纪初纷纷落地。
中国概况:强制环责险先行,绿色保险亟需健全。在有限的政府出资能力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挑战下,发挥市场化风险管理作用、促进绿色保险发展的重要性尤为凸显。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各地方政府随即积极响应,通过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手段引导企业积极投保环责险。农业巨灾保险、养殖业环境保险试点等稳步推进,绿色建筑、光伏发电、绿色技术装备等领域相关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正处于探索阶段。此外,险企为投保企业提供附加服务,形成“保险+服务+科技”的模式。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深圳、厦门、湖州、慈溪、无锡等为代表的多地纷纷推出具有特色的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风险管理服务模式。总体来看,强制保险、评估挂钩、保费补贴是推动绿色保险发展的三大要素。
未来展望: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绿色保险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发挥市场化风险管理作用,未来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尽管我国绿色保险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主要以规范性文件和指导建议为主、企业投保意愿有限;同时,绿色保险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险企经营成本高、难度大,保险产品以环责险为主,其他险种较少。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可通过以下五方面举措推动绿色保险发展:1)加强制度建设,为以环责险为主的绿色保险的推广提供法律基础和保障。2)运用目录式管理,结合强制保险+自愿保险的模式,明确责任归属。3)通过政策支持和各类补贴加大对绿色保险的支持力度。4)加强科技赋能绿色保险,推动保险业深度参与环境风险管理。5)险资积极参与绿色投资。
风险提示:1)绿色金融推进不及预期;2)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3)金融监管以及去杠杆政策加码超预期;4)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5)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超预期;6)全球气候变化超预期。
b620bc0d-0d9c-4c38-96f8-9950c35d0298.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