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极其痛恨这个考试,所以我在想怎么才能让大家都顺利考过,彻底不用再浪费生命在这个无聊的考试上来了;当然没认真复习的就算了。就个人经验来看,如果有些基础的能有3个月的集中复习;没什么基础的能有3个月高强度复习加上一年的平时注意学习积累、总结法规,都应该能通过考试。如果不能保证集中看书时间就需要均匀安排复习计划。
就今年的考试来说,通过的经验就是运气好,哈,今年低空掠过,实在是走了狗屎运。 但是就07年至今的考试来说,要想通过这个考试,真的没那么简单,我把自己的分析总结一下,仅供大家参考,总体上来说,这个考试和以前经历的考试来说有很大区别。 一、这是个70分才能通过的考试——改变60分通过的错误认识 这是一个平均60分即可以通过的考试吗?是的,但是也不是。就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每年不严谨的题、没答案的题、答案错误的题、超纲题都会在10分以上,所以如果是奔着130分去准备,通不过的可能性很大,真的是要碰运气了;基本上奔着140分去准备,才会把握大一些。所以,复习时要明确这是一个70分及格的考试。 二、考试范围没那么宽,给自己点信心 这个考试范围宽吗?说句实话有点宽,但远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么宽。乍一看,这个考试涉及金融基础知识、证券基础知识、财务会计、税法、常用法律法规(约30个)、发行、上市、规范运作、再融资、其他固定收益证券发行承销、并购重组、审计评估等等。这些如果都掌握没有1年高强度复习根本搞不定。但是,如果对着考纲仔细梳理就会发现,真正考点远没那么多,比如,那么厚的合同法,基本上每次考的都是总则里面的重点部分,再深入一点也不过是买卖合同这样的常用合同,其他那么多的分则基本上可以不用看;比如,税法中土地增值税好像就没考过,更别提那些扣除项目、清算时间等知识点了,基本上不会考;再比如,印象中没让计算过应纳税所得额。所以,总结起来,看似范围很广,但是考纲上真正列的没那么多。 三、一定要对着考纲复习 对,一定要对着考纲复习。我是只有今年考试对着考纲复习了,之前都是大概看一下参考书目,根据重点(这个现在看来真是个笑话,后面再说)列出来需要看的部分,然后大概估计一下时间就开看了。后来发现这个思路不靠谱,还是得一丝不苟坚决按照考纲来。我觉得今年能过,一是运气好,二是因为坚持对着考纲复习。可能大家之前都是这么干的,那就当我废话了。 但是我再补充一下对着考纲复习的体会:考纲也挺长的,虽然大体上是按照参考书目里面的章节顺序列的,但是仍有一些是单独摘出来的,所以这些考点就得自己去找一下相关法规,补充相关知识;复习的时候各人知识结构不一样,不太好照着考纲顺序看书,但是建议天天过一遍,把自己看过一遍的知识点勾上,这样一直提醒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覆盖,既有紧迫感,又不会遗漏知识点。考纲还可以检验复习效果:随便看考纲列的一条,如果你脑子里瞬间闪现出无数个可能作为考点的知识点——都来不及一一回忆,这应该就过关了,如果你苦思冥想勉强想到几个可能的考点,那就继续接着巩固加强吧。 四、什么是重点——考纲上列的都是重点,还是要对着考纲复习 如果一直是根据考纲复习,这个就可以忽略。如果是想根据重点来复习,那么这个考试绝对会击碎你历史上对考试的三观:这是一个既有重点又没有重点的考试。 首先,公认的重点可以变动很大:大家都知道会计、保代培训是必考内容,但是每年考多少差异很大,10年的下午专业科目,如果没看保代培训记录能及格的,绝对可以去当预审员了——保代培训相关题太多了;而今年下午专业科目则明显减少了这方面的题。其次,重点和非重点比例变动也很大,每年考试的范围弹性太大,说宽就宽,说窄就窄。最后,非重点部分也经常变动,11年参考书目后附的法规考了很多,我有惨痛教训,今年也考了很多,但是之前就没考那么多,而证券投资分析的几个考点今年好像都没见到,而以前几乎是必考。 再顺便说一句,考纲上对不同知识点分别要求“掌握”或“熟悉”,简直是无耻,我就没看出区别来,别管了,都一样看待吧。 五、复习深度——建议以11年题为基准 说实话,这个考试的试题本身都是比较简单的,除了10年的试卷;不需要在考场上进行大量的思考、推理、演算,仅仅需要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有限的推理,注意不要过度推理,基本上第一层的推理就能解决问题了,不要想太多,实在拿不准,倾向于简单化处理。 10年的题阅读量、计算量都很大,通过的人太少,以后估计不会再有这样的试卷了。11年的题比较适中,适当的阅读量、计算量,加有限的推理,已经可以满足考试要求了,建议按照11年试题难度去复习。 剩下的我觉得还可以总结的就是看哪些书、如何安排时间、如何总结知识点,我再抽时间发上来。
以上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ps:考了那么多次之后,还要继续,真的就只是为自己的“智商”讨个说法;在我看来,就没有通不过的资格考试,通过与否只取决于愿意付出多大努力。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事倍功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