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投行业服务、产品的撮合及交易! “投行先锋客户端” - 投行求职
      “项目”撮合 - 投行招聘

投行先锋VIP会员的开通及说明。 无限下载,轻松学习,共建论坛. 购买VIP会员 - 下载数量和升级

“投行先锋论坛会员必知和报到帖” 帮助您学习网站的规则和使用方法。 删帖密码积分先锋币评分

楼主: 南海一呆

[必考知识点] 一个多次考到而没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7 14: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行的年报

本帖最后由 ahowjoyo 于 2011-8-7 14:08 编辑

本集团按照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计算的核心资本充
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如下:
                          2010-12-31     2009-12-31
核心资本充足率     9.97%          9.90%
资本充足率        12.27%      12.36%
资本基础组成部分
核心资本:
股本
储备 (1)
少数股东权益
总核心资本
附属资本

贷款损失一般准备 (2)
长期次级债务
已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3)
其他附属资本
总附属资本
扣除前总资本基础
扣除:
商誉
未合并的权益投资(4)
其他 (5)
资本净额
核心资本净额
加权风险资产及市场风险资本调整

注:
(1) 依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储备包括资本公积可计入部分、未分
配利润可计入部分、盈余公积及一般风险准备。
(2) 依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明确贷款损失一般准备计算标准的通知》规定,自2010
年第二季度起,本集团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贷款损失一般准备以贷款余额的1%为上
限计入附属资本。
(3) 经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本行于2010年8月31日公开发行人民币250亿元可转换公
司债券。募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本行附属资本。
(4) 依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未合并的权益投资在计算资本净额和
核心资本净额时分别按照100%和50%的比例扣除。
(5) 包括依据银监会相关规定扣除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2009年12月31日还包括依据
《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扣除的于2009年7月1日之后持有的其他商
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15: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财政部与银监会的对相关名词的定义不统一
应该是按照已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来确认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22: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行年报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0 .12 .31   2009 .12 .31  2008 .12 .31
核心资本充足率1                                  10.40%            9.31%         10.17%
资本充足率2                                         12.68%           11.70%         12.16%
资本组成部分
核心资本:
股本                                                     250,011            233,689        233,689
资本公积、投资重估储备
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4                          127,536             82,427           83,202
盈余公积和一般风险准备                     112,028             84,227           73,550
未分配利润3、4                                  140,995             87,564            39,316
少数股东权益                                          4,113               3,545              1,596
                                                           634,683           491,452          431,353
附属资本:
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                             57,359             48,463             38,110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重估增值  7,547               10,815              8,684
已发行次级债券                                   80,000               80,000            40,000
                                                         144,906              139,278            86,794
扣除前总资本                                    779,589              630,730          518,147
扣除:
商誉                                                    (1,534)               (1,590)            (1,527)
未合并股权投资                                (13,695)               (8,903)            (5,682)
其他5                                                 (1,911)              (12,004)               (522)
资本净额                                          762,449               608,233           510,416
加权风险资产6                              6,015,329             5,197,545         4,196,493
1. 核心资本充足率等于核心资本扣除100%商誉和50%未合并股权投资及其他扣减项后的净额,除以加权风险资产。
2. 资本充足率等于资本净额除以加权风险资产。
3. 未分配利润已扣除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本行建议分派的股息。
4. 投资重估储备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重估增值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并且将该项增值的50%计入附属资本。
此外,对于未实现的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重估增值在考虑税收影响后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并记入附属资本。
5. 其他主要是指按银监会的规定扣除的资产支持证券投资。
6.加权风险资产包括12.5 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23: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ren88 于 2011-8-7 23:32 编辑

总结:巴塞尔协议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允许各国在不违反其原则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标准,因此中国现行规则和巴塞尔协议不完全一样。考试时一定要注意是“根据巴塞尔协议还是我国有关银行资本管理的规定”这个前提。在实在没有前提的情况下,要注意题干,比如出现永久性非累计优先股、公开储备等,那就是考巴塞尔协议;如果出现一般风险准备、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等,就是考我国的规定。
巴塞尔协议
中国现行规则
核心资本
股本
股本
普通股
  普通股
永久性非累计优先股
公开储备
储备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可计入部分
  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一般风险准备
  未分配利润可计入部分
少数股东权益
少数股东权益
附属资本
未公开储备

资产重估储备
重估储备
普通准备金或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
不包括为已确认的损失或某项价值明显下降的特定资产而设立的准备金
一般准备(贷款损失一般准备)
不包括不良贷款的准备
混合资本工具(累计优先股、可转债)
优先股

可转债
长期从属债务(次级债、可赎回优先股)
长期次级债

点评

佩服的五体投地  发表于 2011-8-8 12:30
兄弟厉害,佩服的紧!  发表于 2011-8-7 23:34

评分

参与人数 4金币 +25 +20 +20 +15 +10 收起 理由
thezhangfan + 5
dufelove + 10
oshistone + 20 + 20 + 20
rainiefield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23: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年报,对这个问题更困惑了。和我们平常理解的不一样。请教一下,按照建行的年报,重估储备应该分类,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重估增值属于附属资本,其他的属于核心资本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23: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可供出售债券公允价值正变动可计入附属资本,计入部分不得超过正变动的50%;公允价值负变动应全额从附属资本中扣减。商业银行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将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债券的公允价值从核心资本中转入附属资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7 23: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ren88 于 2011-8-7 23:50 编辑

建行年报
本集团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计入“投资重估储备”中。投资重估储备的变动情况如下:

仔细看了一下年报,“投资重估储备”好像只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放在核心资本栏目,又做说明应该放在附属资本,我也搞不清什么意思。估计是说形成资本公积-其他的项目吧。
工行的就没有这个。
重估储备应该在附属资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1-8-8 00: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njren88 的帖子

请问一般准备与一般风险准备的区别?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8 00: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了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银行逐步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配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的实施,经商财政部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各银行应根据《指引》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各类贷款损失准备。

  国内银行无法一次提足贷款损失准备的,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制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及核销方案,采取分年平均或逐年递增(递减)的方式,分年逐步提足各类准备,但最晚不超过2005年。各银行制定的贷款损失准备分年计提及核销方案应上报中国人民银行。

  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特此通知

  二○○二年四月二日

  附件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第一条 为了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真实核算经营损益,保持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

  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第三条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等。

  第四条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银行提取的一般准备,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按《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原则,纳入银行附属资本。

  第五条 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

  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第六条 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第七条 贷款损失准备由银行总行统一计提。

  外国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行可由其总行统一计提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由分行分别计提。

  第八条 银行应以贷款风险分类为基础,建立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一)银行应建立贷款风险识别制度,按贷款风险分类的要求,定期对贷款进行分类,及时识别贷款风险,评估贷款的内在损失。

  (二)银行应建立贷款损失准备的评估制度,在贷款分类的基础上,定期对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进行评估,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使之与贷款的内在损失评估结果相适应,准确核算经营成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银行应建立贷款损失核销制度,及时对损失类贷款或贷款的损失部分进行核销。贷款损失的核销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审批制度,对于已核销损失类贷款,银行应继续保留对贷款的追索权。

  第九条 贷款损失准备必须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损失准备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

  第十条 贷款损失准备的财务会计和税收处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银行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定期报送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及损失贷款核销的情况。

  第十二条 银行的损失准备计提及核销数据应根据有关规定对外披露。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对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及相应的损失准备提取情况进行监督,对贷款损失准备的充分性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 本指引适用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各类银行机构,包括中资商业银行以及中外合资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

  政策性银行可参照本指引执行,具体办法报财政部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本指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8 00: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风险准备
本行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实施指南》(财金[2007]23号),在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上,设立一般风险准备用以弥补银行尚未识别的与风险资产相关的潜在可能损失。该一般风险准备作为利润分配处理,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原则上应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点评

这个似乎就是6楼说的一般准备?我一直以为这个一般准备是计入附属资本的,看《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是这样》。哎,怎么又进核心资本了。 那附属资本里的一般准备又是什么?有区别吗?  发表于 2011-8-8 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法律及免责声明|服务协议及隐私条款|手机版|投行先锋 ( 陕ICP备16011893号-1 )

GMT+8, 2025-8-26 17:48 , Processed in 0.229827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