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投行业服务、产品的撮合及交易! “投行先锋客户端” - 投行求职
      “项目”撮合 - 投行招聘

投行先锋VIP会员的开通及说明。 无限下载,轻松学习,共建论坛. 购买VIP会员 - 下载数量和升级

“投行先锋论坛会员必知和报到帖” 帮助您学习网站的规则和使用方法。 删帖密码积分先锋币评分

楼主: zhangwu

[争议点讨论] 第六次考试通过 67.5

  [复制链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6-5-27 13: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nkluyao 发表于 2016-5-25 18:13
请教楼主,关于第二点,真有这种情况,选那种答案不全的?我回忆一下确实感觉一些题选项组合里面总觉得不够 ...

居然有这种坑啊,下次一定要注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7 14: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复查分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7 15: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Ronnie_1991 发表于 2016-5-25 18:28
理科生表示不能接受

理科生同表示不能接受,答案不全我们会直接判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07: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lpwoof666 发表于 2016-5-27 14:34
怎么复查分数啊?

上次是根据考试公告里的说明查的,打电话给一个叫ATA的公司,然后他们把查询结果邮寄给你。但是这次不知道怎么查,考试公告里也没看到,可以查一下协会的其他链接,看看里面有没有。不过个人感觉复核的意义不大,你看以看一下他们寄给我的查询结果

具体信息全抹掉了,除非你记忆力超牛,记得每个题目是什么样子、怎么答得,还有题目的顺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4: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dyk333 发表于 2016-5-25 23:50
楼主真是好人,建议再写一篇更有参考价值的帖子

       出差归来,休息过来了,回一个完整的帖子,感谢这个论坛、论坛各位同仁的帮助!按照论坛里常用的经验介绍体例,把个人在这个考试上走过的路写出来,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1、基础
       经济金融类硕士,上学期间偏重理论学习,比较实务一点的课程基本都是连滚带爬过的,可以说是零基础。如果非要说有基础的话,就财管有点,上学期间有公司金融课程,推导公式不成问题,但是自2014年换了考试科目和题型,也没啥用了。
      保荐业务专业知识积累起点是从公司法看起,刚开始看的时候基本是看几条就困了;会计反反复复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在学校的时候就看过cpa的会计,但实在是没感觉,也不怕大家笑话,甚至连复式记账的原理都拎不清。第一份工作不是证券公司,好在也是中介业务,勉强开始知识积累,第二份工作进入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算是正式进入这个领域,开始准备这个考试,做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2、考试经历
      总体的感觉是,改革后的考试在不断演进、不断成熟,特别简单的那种试题应该不会有了。
      刚从业的时候,考试还有两年从业的限制,不能考,那会其实是窃喜的,可以有正当的理由挡一挡。改革前的考试参加过一次,基本是试水、了解考试内容和题型,感觉这个考试不是题目有多难,而是你的知识面够不够宽(第一位的)、实践经验够不够丰富;2014年底考试改革,看大纲貌似备考内容少了很多,觉得“变简单了”,觉得考试成“从业了”,应该很容易过了,认真准备了差不多一个月,得分50出头,总结起来是低估了考试难度,复习面不够广;2015年第一次考试在做一个重组项目,没时间看——更重要的是备考不积极,裸考不到50,这次悔的很,答题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基本就是傻瓜式的题目,没啥坑,即使不用扩大复习范围,按2014年底的复习来一遍,哪怕花两个周的时间,也应该能过,可惜没有后悔药呀!;第二次考试也是在项目现场,积极备考一个月,基本是白天忙活项目,见缝插针看书,晚上集中时间看书,不过差一分没过,总结起来还是复习不够充分,换个角度来看是考试考察的广度和深度较此前的考试都放大了;第三次考试还是在项目现场,时间很紧,同时家里也有事情缠着,前前后后看了有一个周,因为潜意识里已经放弃了,这一个周也没有看的特别充分,最终还是差一分没过,但是实话说这一次是相对简单的,也是我唯一一次全答完题。对于2016年第一次考试,根据协会“一次难一次简单”的套路,已经预估到不会太简单,因此无论从备考时间、备考范围、备考地点上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这次考试基本从4月中旬就开始准备,同时有意识放大复习范围;复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出差、领导不找,我就在国图看书,手头项目的进度也尽量调整,避开自己的复习时间;考前最后一个周都在国图呆着,每天从上午9:30开始到下午5:30,中午大概会花半个小时吃点东西,手机调成静音【不敢关机的,客户这个上帝真的得罪不起的……】,只在吃饭时或者晚上一一回电话解释、安排相关工作,备考时间满打满算应该有30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终于过了!
3、怎么看这个考试
       自己感觉,这个命题是重中之重!直接决定你会以一个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个考试,相应的做出应有的安排来复习考试。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并没有特别想明白这个考试到底应该怎么看待。比较典型的看法是,1)目前这个考试过了,不会再给你加薪,也不像以前那样随便跳槽,积累客户资源更重要;2)项目经验更重要,这才是在这个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考试应该给项目让路。这些观点都不错,真的做的好了个人觉得也确实不需要这个考试,项目中接触到不少持这种观点、本身水平特别棒的同仁。自己对这个考试也是“能过最好,过不了也没啥;项目资源和经验更重要”的态度,因此在我的考试经历中,至少有两次考试没有很好的对待。直至今年春节的时候我看了钱穆先生写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其中在对历代考试制度的总结中提到了一个观点:自唐科举制以来,因为考试制度的推行,使得传统门第逐渐消亡,科举考试使得王朝的政权最终对平民开放!有感于此,我突然觉得这个考试对于没有背景的草根应该是个机会、是通向职业更高阶段的便利阶梯,既然行业给了这个机会,为什么不考呢?在此观点驱动下,这次考试复习劲头最足、准备最为充分。
4、这个考试难不难
       首先是不要去比较保代考试与cpa或司考哪个简单哪个难,没有意义的,通过能够满足自己职业规划的考试即可!从事这个行业,工作中周围肯定大把cpa、律师,或者cpa加律师,更是不乏有保代。怎么说呢,各自的角色不同、优势不同,保代更多的是协调,律师、会计师更多的是发挥自己的专业分析判断能力,谈不上谁更牛叉,能胜任自己工作的都是本行业牛叉的狠角,反之,会被同行耻笑、被客户抛弃,因此参加什么考试主要看自己想要做什么角色,没必要去比较。当然,你非要去证明自己能做律师或者会计师,又或者证明cpa就是比司考或保代强,那就另当别论了。只是自己觉得,人生苦短,职业生涯的辉煌阶段不过十几二十年,何必去浪费这个时间呢?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多做几个项目、多积累点财富。
       回归正题,如前所述,这个考试就单个题目来说不难,至少是没有深度,但考察范围太过宽泛!保荐业务法规不用说了,已经是多如牛毛,同时还考察非股权类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BS、私募基金品种、评级等,另外还考察会计、税法、评估、财管。会计、税法、评估、财管还好说,能用来考试的其实不怎么更新,一本教材就够,甚至诸如税法、财管、评估总结一些知识点就能搞定。但法规就让人恶心了,每次法规更新,我至少花几个小时去学习,替换原来的总结,好在这次证监会换帅,法规更新的不多,要不然也挺痛苦的。没教材、没真题、没标准答案,开始复习的时候真是感觉“老虎啃天,没处下嘴”,即使是现在,我也不敢说都看完了法规,顶多看到了90%。如此就决定了,对大多数智商正常的人来说,不花一定的时间来看书、总结,要过这个考试还是很难的!
5、怎么复习
       个人是分模块复习,根据每个模块的分值决定复习时间、复习范围与内容。自2014年考试改革以来,法规基上能占到80%-90%的分值,这是复习的重中之重,甚至有的同仁籍此在不复习其他模块或放弃其他模块的情况下通过考试。但是这个考试随机性很大,说不好你碰到的是什么样的试卷,因此建议还是得复习全面一些,更有把握。个人是按证券品种的整个流程来复习,包括IPO、定价、承销、再融资、并购、重组、持续督导(交叉规范运作)等(自2015年开始,因为三板的快速发展,其考察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好在个人做过三板业务,基本上是比照保荐业务复习,没什么压力)。以IPO为例,基本上是按IPO项目各个阶段的监管法规来复习,包括审核监管、发行与承销、上市、持续督导等关键环节,总体感觉是,费劲但全面有效。第二个需认真复习的模块是会计,会计每次的分值大概在10分左右,但这个分不是那么好拿的,一方面考试中的会计题目偏保荐业务实务,不是轻松过关题目的套路,就像这次考试考的反向购买,属于并购业务实务;另一方面,考试中或许会因为对于知识点不够熟练,时间不够而放弃。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充裕,又或者本来就想系统的学习一下会计,那就把CPA会计的重点科目仔细研读一遍,这是基础,然后再把会计准则解释、证监会的监管问答、案例解析,同时交叉《计学撮要》等经典书籍仔细的整理一遍,这样整理下来,一方面考试把握会很大,另一方面确实会对保荐业务的财会问题的处理能力有系统的提升;如果不是那么充分,那就多从帖子中总结会计题目,提取知识点并作相应放大整理,实务中遇到的财会问题不要听听就算了,而是进行整理;在考前复习时,不仅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快速、准确计算,否则只能说是白费功夫。第三个要认真复习的是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企业债又细分产业债、集合债、增信债、平台债、保障房债,同时关注项目收益债、专项债与绿色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及ABS,每次考试大概在5-10分,而且是必考的模块,尤其爱考新发的文件。剩下的模块,包括评估、税务、财管,前几次考试加起来不会超过5分,如果时间不是那么充裕,或者就是为了考个试,放弃也不是不可以,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跟会计一样进行系统学习,对提升业务能力、提升对整个项目的掌控力还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要提醒注意的是私募基金模块,随着私募基金的大热,它的知识点也会增加,我记得在15年底的考试中涉及了个别题目,这次貌似没有为它单独设置的题目。再有就是注意整理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发的与保荐业务相关文件中的知识点,也是15年底考过一个国资委发的文件,具体记不清了。
6、如何协调考试与工作、生活
       本人是拖家带口,工作还好协调,无非就是累点,自己挤时间看书,但是来自家庭的无奈与压力确实是难以化解的。比如说临近考试,自己的孩子生病,你得陪床;又如,自己的父母或爱人有些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要你协助处理,这都是你没法拒绝的;还有,爱人对自己的考试虽然支持,但因为花在家庭生活的时间不可避免的会减少,不免会抱怨,等等吧。这其实是考试成本的衡量。如果是学生,这都不是问题,又或者还是单身,也会好一些。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最优的解决办法,需要个人去衡量取舍,需要自己去做工作,同事中永久放弃的也不在少数。
7、如何考试
       这里讲考试答题要注意两点,一点是建议还是要按顺序答,虽然后面80道分值大,但是难度也大,正确率也低,前面40道相较还是简单,如果你能很有把握拿下30题,你过的几率会很大;另一点是,对于没见过的、虽然会做但题干比较长的题目,审慎处理,因为这个考试时间还是比较紧,为保证能答完题——答不完肯定没分,猜上的不一定没分,必要的放弃也不是不可以的。这次考试我至少放弃了两个1分的而且都会做的题目,一个法规题目是因为题干太长,看一眼直接放弃,另一个会计题目是因为需要计算几个结果,时间来不及了。当然,你放弃一定数量题目的同时又能通过考试的前提是复习足够充分,使得放弃题目换回的作答时间会让你得更多的分。
       终于讲到最后了!这次考试,我答题的过程中,根据标记题目的情况,基本能判断出单选会得15分左右,多选错误的应该不会超过30个,考试结束就感觉应该会过,但是出分前还是很忐忑了一段,没办法呀,这个考试的随机性确实太大了,说不准又出了什么问题!好在结果还不错。
       希望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大家有所帮助,预祝继续参加考试的同仁9月顺利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6-6-2 10: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看样子真得好好复习,考的范围还挺多的。请问楼主是自己整理的法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 14: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22: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caiz06 发表于 2016-6-2 10:39
谢谢楼主,看样子真得好好复习,考的范围还挺多的。请问楼主是自己整理的法规吗?

此前从论坛里下过一个版本,然后根据大纲不断的调整、补充相关文件。最近更新的文件一定要补充、一定要看的,比如考试前更新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工作规程》这次就考了。祝你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6-6-5 11: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wu 发表于 2016-6-4 22:14
此前从论坛里下过一个版本,然后根据大纲不断的调整、补充相关文件。最近更新的文件一定要补充、一定要看 ...

好的,谢谢楼主,以后有问题还得向您请教啊^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5 12: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通过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法律及免责声明|服务协议及隐私条款|手机版|投行先锋 ( 陕ICP备16011893号-1 )

GMT+8, 2024-6-17 15:43 , Processed in 0.333981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