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投行业服务、产品的撮合及交易! “投行先锋客户端” - 投行求职
      “项目”撮合 - 投行招聘

投行先锋VIP会员的开通及说明。 无限下载,轻松学习,共建论坛. 购买VIP会员 - 下载数量和升级

“投行先锋论坛会员必知和报到帖” 帮助您学习网站的规则和使用方法。 删帖密码积分先锋币评分

查看: 2209|回复: 4

[争议点讨论] 权责匹配才是保荐制度长久之道(新华网)

  [复制链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1-1-8 1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国浩 于 2011-1-8 11:26 编辑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1月07日11:11
        一旦为利所诱,丧失职业操守,无疑要冒巨大的风险,对这一点,那些深谙风险管理的精英们又何尝不知,而问题的关键正在于,监管层如何防微杜渐、有错必罚,让风险边界可触、可见  
       媒体报道,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代表人雷文龙在保荐高德红外的过程中,擅自修改招股说明书,被证监会予以严厉批评,并被出具示函,要求就信息披露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笔者看此案,并不在乎雷某人是否成为“中国首例篡改招股书的主角”。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大家对保荐代表人这个特殊群体引起更多兴趣。这个群体是否更懂法、守法,他们能否做好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质检员”才是更有意义的。  
        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其“新兴且转轨”,所以信息不对称特征更为显著。面对无数拟上市公司,投资者迫切需要强有力的“质监人员”为其投资保驾护航,其中很重要的一关就是保荐人。  
         A股市场正式引入保荐人制度是2004年2月。保荐制度,是指由保荐人负责对发行人进行上市推荐和辅导,核实发行文件与上市文件中所载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协助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此外,保荐人还要在上市后一定期间内对其推荐承担法律责任。  
        说白了,保荐人制度中的保荐人既是发行人的推荐人,也是“担保人”。  
        其实,在保荐制度中,保荐人是机构。其行为主要是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这些人就是“保荐代表人”。  
        保荐代表人可谓是人才中的人才。除了具备多年的投行经验外,他们必须既了解金融又懂得产业、既熟悉证券市场又熟稔投资之道。也因此,这些人成为各家具备保荐人资格的券商争抢的“香饽饽”,其收入颇丰。  不过,保荐人既要承担推荐责任,又要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实际上是把市场监管职责部分转移给了券商。通过推荐责任和连带担保责任,让保荐人对其推荐的发行人形成持续性监督。  
       权责关系本该如此。  
       但是,尽管设计初衷很好,但实践中却总是有其权而少其责,权责不平衡导致该制度设计逐渐失去其市场把关人的意义。  
       我们看到,就在保荐人制度推行后不久,“江苏琼花”就将了这个制度一军。  
       2004年7月,中小板首批公司之一的江苏琼花,上市仅10个交易日就爆出丑闻:其招股说明书隐瞒了3笔亏损国债投资记录。于是深交所对江苏琼花进行了公开谴责。  
       其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琼花的上市保荐人究竟该负什么责任?  
       记得事发之后,闽发证券的两位保荐代表人称他们被上市公司“骗”了。  
       但以正常逻辑而言,他们难辞其咎。  
       不过,以后来的媒体追踪而言,证监会对此事的态度温和,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其上市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都没有受到什么严厉惩罚。  
       回首想想,监管层在“琼花事件”上的温和态度实在是开了个不好的先例。  
       保荐人是稀缺资源,保荐代表人更是稀缺人才。可是,面对人才不忍下重拳,也导致这些人才越来越不拿监管层的权威当回事。  
       其后几年中,上市公司造假丑闻时有耳闻,不过鲜见保荐人被批、“保代”受罚。直到5年后的2009年,证监会痛下决心,宣布对3名违规保荐代表人东方证券的林某、平安证券的王某、国盛证券的张某等分别采取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等措施。  
        这也成为该制度实施5年来首次对保荐代表人进行处罚。但这一次惩罚的主要原因却与业务违规无关,主要是因为其3人虚报、瞒报了职业经历。  
        事实上,管理层一味的姑息换来的并不是违规数量的减少,权责不匹配只能让这些“人才”不知行政处罚和法律边界于何地!一朝痛下杀手,才有真正的警戒效果。笔者就曾亲耳听到某保代坦言:管理层的严厉,保护的不光是投资者的利益,也包括我们这些保荐代表人本身。  
        爱之愈深,责之愈切,总是轻描淡写,投鼠忌器,到头来除了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丧失监管者公信力,更是对金融人才的最大伤害。  
        其实,能在金融证券这样的“经济领域核心圈”里工作,许多顶尖金融人才背后付出的努力不难想象。一旦为利所诱,丧失职业操守,无疑要冒巨大的风险,对这一点,那些深谙风险管理的精英们又何尝不知,而问题的关键正在于,监管层如何防微杜渐、有错必罚,让风险边界可触、可见。  
        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也是对制度设计最大的尊重。 (张立栋)  

作者:张立栋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于 2011-1-8 11: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唤社会正义与公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1-1-8 11: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朋友们应该多报道一下这个畸形的制度,包括制度下生存的98.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9 0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证监会此次如何处理平安证券保荐的胜景山河项目,真的应该严肃打击一次了,以正行业风气,清除行业害群之马,还市场公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1-1-9 00: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间接批评了目前的保代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行云课堂
在线客服

法律及免责声明|服务协议及隐私条款|手机版|投行先锋 ( 陕ICP备16011893号-1 )

GMT+8, 2025-8-20 04:57 , Processed in 0.221659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