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转自“视野论坛” 近日,一外地投资商朋友请我帮她看看一份报表,提出一些分析意见,我看后,笑了,这份报表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只要简单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漏洞百出的――主要是体现在内在的逻辑关系方面很难自圆其说的。两张主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2010年12月31日
单位名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资 产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期末数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1,461,541.15 870,389.84 短期借款
短期投资 应付票据
应收票据 应付帐款 273,119.10 1,732,119.50
应收帐款 1,102,877.08 3,203,325.89 预收帐款
减:坏帐准备 其他应付款 1,567,151.75 1,866,151.75
应收帐款净额 应付工资
预付帐款 应付福利费
应收补贴款 未交税金
其他应收款 987,800.00 未付利润
存货 989,087.00 2,589,087.00 其他未交款
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一年内到期的 债券投资 其他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合计 3,553,505.23 7,650,602.73 流动负债合计 1,840,270.85 3,598,271.25
长期投资: 长期负债:
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借款
长期股权权投资 应付债券
长期投资合计 长期应付款
固定资产: 其他长期负债
固定资产原价 741,538.00 1,241,595.00 其中:住房周转金
减:累计折旧 72,461.40 113,325.00
固定资产净值 669,076.60 1,128,270.00 长期负债合计
固定资产清理 递延税项:
在建工程 1,338,328.53 1,338,328.53 递延税款贷项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固定资产合计 2,007,405.13 2,466,598.53 负债合计 1,840,270.85 3,598,271.25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 所有者权益:
无形资产 实收资本 1,000,000.00 1,000,000.00
递延资产 资本公积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盈余公积 298,697.62 500,000.00
其他长期资产: 其中:公益金 149,348.81 250,000.00
其他长期资产合计 未分配利润 2,421,941.90 5,018,930.01
递延税项借方: 所有者权益合计 3,720,639.52 6,518,930.01
资产总计 5,560,910.36 10,117,201.26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5,560,910.37 10,117,201.26
利润表
2010年度
单位名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 行次 上年数 本年数
一、产品销售收入 1 6,566,459.80 5,546,482.50
减:产品销售成本 2 1,608,782.65 964,761.35
产品销售费用 3 1,313,291.96 1,113,291.96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4 — —
二、主营业务利润 5 3,644,385.19 3,468,429.19
加:其他业务利润 6
减:管理费用 7 654,358.17 665,577.90
财务费用 8 3,050.80 4,560.80
三、营业利润 9 2,986,976.22 2,798,290.49
加:投资收益 10
补贴收入 11
营业外收入 12
减:营业外支出 13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4
四、利润总额 15 2,986,976.22 2,798,290.49
减:所得税 16
五、净利润 17 2,986,976.22 2,798,290.49
说明:这两张报表是真实公司编制出来的并对外自称为“真实”的报表。
我并没有了解具体情况,但从报表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和线索,也许我们可以“顾名思义”般的对下列问题存疑。简要分析如下:
1、该企业固定成本为主,说明,盈利的空间比较大,也就是说,如果技术上有一定优势或独特之处的话,是可能的,那么,的确会如此吗?有没有证据?
2、从收入盘子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比2009年还降低了,大约可以说明,该企业处于初创期,收入和利润尚处不稳定状态,三年内才能否进入成长期还需要看企业的商业模式的,那么,他们有这样的模式上的规划吗?这些规划可行性如何?
3、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存货大了,应收款大了,而从损益表上看,企业收入却降低了,这说明什么?是否可以说明,企业还属于建立营销渠道的初期、产品销售还处于需要逐渐为人们认同的阶段。就是说,企业产品品牌的创建和规模化生产还有一个时间上的问题。这些事项的改观会受到什么样条件的限制,有没有可能形成突破,需要多少的投资、时间又会控制在多长期间呢?
4、从报表看,企业目前尚处于免税期,无论是流转税还是所得税都没有反映,单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企业成立不久的嘛,按照三免两减半,目前属于优惠期,但,如果真正要了解其实际盈利能力,还是需要提出税金的因素(报表可以按照这样的编制,但预测之类的表格则需要考虑剔除这个因素)。
5、就其固定资产规模看,并不很大的,为什么会形成45%-50%的净利润?何况这还是刚刚组建企业的初期的经营状态。如果的确有这么大的盈利能力,那就除非是具有很强盈利能力的新产品或高新技术产品,价格上面采用的是“撇油法”的定价策略,初期产品销售价格比较高的情况,即使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后续的又会是什么情况?会不会由于优惠政策的不存在、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由于企业价格的逐渐降低转而靠规模来取胜,但以后品牌之类的还能在多长时间内保持优势呢?一般来看,资产利用的盈利能力如果大大超出其同行业水平,就可能存在财务核算上跨期之类的高估的。农业产业化虽然是个大方向,但“远看青山,近观峥嵘”,农产品的深加工虽然方向和渠道很广,也可能大大提高其附加值,但,这样的可能性会有多大?有这样的空间和条件吗?
6、虽然报表反映的盈利能力很强,但我们从报表中发现,无形资产却又没有数据,也许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形资产可能存在,但尚未入帐? 这样的情况是真实的吗?如果没有,说明什么?
做投资的,往往最为关注的是风险,是拟投资对象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及当前发展的轨迹和条件。大家通常都应该是带着怀疑的态度来找到和发现问题的,同时又通常对这样问题的解答或解决的方案来判断自己存疑的这些问题能否解决,或者能否避免,如果,当证据表明,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自己也可能会放心了。我有时在想,这样的分析才是我们做财务的专长所在。
后记:非常感谢大家陆续的作出很多很有见地的补充分析和深入分析,这些分析也对我进一步了解这样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其实报表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在应收款周转率(约为2)及存货周转率(不到0.5次)上。如果简单地套用先进先出法,基本上可以假设企业本年只销售了上年的产品。
再补充个现金流量表的草表,大家再分析分析:
| |
3,446,033.69
| | |
299,000.00
| | |
3,745,033.69
| | |
1,105,760.95
| 支付其他现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扣除折旧、财务费用) | |
1,742,567.05
| | | 987,800.00 | | |
500,057.00
| | |
4,336,185.00
| | |
-591,151.31
| | | -591,151.31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