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风险资产结束“蜜月期”年初以来,利率和风险偏好驱动股市反弹;但随着中美贸易格局恶化、市场波动率大幅上升、汇率贬值,风险资产“Se in May”的魔咒再现。
中美 G2:应对“逆全球化”的阴霾美方现有的加征关税方案对中方影响可控,但若极端情形出现,出口的潜在下滑仍会让经济承压;此外,中美技术“脱钩”的分歧尚待弥合。
借鉴日美历史经验,贸易冲突带来的“阵痛”难免,但并非改变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长期而言,内需市场对于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上升,不必担心产业“空心化”,也无需过度担心成本优势的丢失。
从“量变”到“质变”,港股基本面无需过分悲观“逆全球化”对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带来增长不确定性,为应对外部冲击,政策既有“底线”,又保持“定力”, “政策底”→“社融底”→“经济底”的逻辑依然成立。我们预计下半年经济名义值波动降低,盈利“有韧性,缺弹性” 。
盈利的高质量更值得重视。港股多数行业 18年 ROE 仅略低于历史均值,而 PB 估值位于历史低位;用 ROE-Rf(10年期中债收益率)衡量,目前香港中资股实际回报率仍存在较强支撑。
“长钱”支撑估值,流动性或边际改善展望未来,港股中长线资金面仍有“源头活水” :1)人民币贬值、AH高溢价效应下,“北水”南下动力增强;2)对于外资而言,恒指股息率接近OECD 国家养老金 5年期平均回报率(3.8%),快速下跌后重现配置价值。
仅看下半年,我们认为港股的流动性环境不会更差:1)尽管美元短期保持强势,但联储量宽、降息预期增强,叠加欧元贬值后的刺激效应,或使得美元下半年或现向下拐点;2)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快贬”,但基本面压力有限,中美贸易变化主导了短期走势,央行近期开始稳定汇率预期。
投资策略及配置:波动中凸显价值,围绕两条主线基于贸易假设的港股行情推演: 1)基准情形。 EPS 短期下调压力有限,G20后市场短期反弹概率较高,行情相对积极;2)恶化情形。 “经济底”后移,市场短期承压,布局时点或在海外流动性宽松之际,Q4概率更高。
配置“确定性”主线:1)经济和通胀主线,关注消费(食品、运动服饰、地产、汽车) 、医疗、保险、博彩;2)应对“逆全球化”,自主可控突围,关注港股科技龙头;3)波动率上升时,配置港股中高股息率蓝筹个股。
核心假设风险:
美债利率倒挂、信用利差走阔;EPS 下调;美元走强;贸易格局恶化。
9bfb28a9-abff-4a08-8930-32c0a74bf5dd.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