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已正式开板交易,截至上午收盘,个股涨幅均在100%以上,换手率在60%以上,交易情绪高涨。针对科创板交易差异化制度中报价限制、盘后交易、两融以及异常交易监控等制度,我们进行梳理与解读。
核心一:放宽涨跌限制,增设报价限制和临停线
放宽涨跌幅限制,加设连续竞价报价限制。对于科创板,涨跌幅放宽至20%且新股首发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同时,在涨跌幅限制价格申报的基础上,将连续竞价阶段的限价有效申报价格定位基准价格上下浮动2%,能够对偏离市场价格较大的高价买单和低价卖单进行限制,平缓价格波动。
盘中异常波动,设置30%和60%两档临停线。一方面,采用临时停牌冷却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过热的投机炒作氛围;另一方面,适当提高停牌阈值和缩短单次停牌时间,可以尽量减少对市场交易连续性的影响。
核心二:提高准入门槛,新设盘后固定价格交易
企稳市场,更高的投资者准入门槛。从首批25家初期网下打新结果来看,以公募基金为主的A类机构产品数量平均为1630只,私募为主的C类机构平均543只,也侧面反映了划定门槛后的机构倾斜。此外,目前全市场已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投资者超过380万户,对科创板流动性有所支撑。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是连续交易的有效补充,可以满足投资者在竞价撮合时段之外以确定价格成交的交易需求,提升成交效率,且避免大额交易直接冲击股价。
核心三:放开融券券源,构建价格体系
放开融券券源,构建价格体系。科创板中,券源不再局限于非限售流通股,参与战略配售的券商和公募也可以作为券源,规模在发行股本的5%左右,这样更有利于构建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价格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转融券的放开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有6家公募的四类产品可以参与,利于扩大两融券源,从而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
核心四:更科学的交易监管机制
科创板进一步明确了股票严重异常波动的认定标准及可采取的针对性措施。针对异常波动和严重异常波动等情形,科创板设置了不同的应对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从而达到平抑股价的目的。尤其,针对拉抬打压股价、虚假申报、互为对手盘交易等行为。
风险提示:
1.科创板交易流动性不及预期;
2.后续交易规则依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4d31dd04-3b33-4ae4-917e-2516765cc869.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