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背景
中国零部件企业凭借成本优势、日趋成熟的技术和快速响应能力,在全球化配套背景下逐步走向海外。1)被动:零部件由于运输半径、运输成本以及响应速度等限制,往往要求临近整车厂建厂,以满足就近配套。2)主动:中国零部件企业经历长期技术积累与市场检验,技术水平与海外零部件厂商接近,并且成本更低,零部件企业主动出海将开启新的市场空间。
从福耀美国工厂看海外建厂前景
福耀2013年国内市占率便达到63%,国内发展遇天花板+海外客户要求背景下,福耀2014年启动美国项目,在俄亥俄州建设汽车玻璃工厂,在伊利诺伊州建设浮法玻璃工厂。2016年10月,福耀俄亥俄州汽车玻璃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凭借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福耀美国工厂投产后获取大量美国本地车企订单。受益于产能爬坡和生产效率提升,福耀美国项目逐步实现盈利,2017年实现扭亏,2018年实现盈利2.46亿元。随着美国工厂产能逐步投放,福耀在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017年福耀全球汽车玻璃市场份额达到22%,仅次于旭硝子。
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现状与优势
出口、海外建厂、并购出海三种模式各有优劣,不同企业基于自身禀赋有不同选择。直接出口是目前大多数零部件海外收入的来源,典型企业如岱美股份和爱柯迪。出口产品因在国内生产,管理上较为可控,国内的制造、人工成本优势可以保障出口产品的盈利能力较为稳定。但出口模式一方面容易受国际贸易波动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需要就近配套的零部件有较大限制。从整车企业的角度,全球配套也需要零部件在海外具有产能。海外建厂和外延并购可以实现海外产能的建设,但是管理难度也大幅提升,海外盈利的不确定性也由此而来。潍柴动力、均胜电子、华域汽车等公司通过大额的海外收购,实现快速的全球化;敏实集团、拓普集团则跟随车企进行海外建厂。凭借技术和品质的保障、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态度,中国优秀零部件企业出海前景看好。
投资建议。
零部件公司收入增长的三大驱动因素:新客户、新产品和新市场。走向海外是中国零部件企业取得持续成长的必经之路,随着中国优秀零部件企业积极布局全球化,企业规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国际地位有望显著提升。重点推荐华域汽车、潍柴动力,建议关注福耀玻璃、拓普集团、银轮股份。
风险提示:
1.海外政治、经济动荡影响全球化表现;
2.中国零部件企业海外布局进度不达预期。
c791ba6b-2d18-4756-9635-5f9b4b72e85d.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