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管理政策逐步完善: 自 1989年《 环境保护法》 正式颁布并加入《 巴塞尔公约》 后, 政府相关部门持续发布各领域的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相关法案规章, 不断强化对于危险废弃物的管理监控。 2012年之后各类法案和政策频频发布与更新, 还开展了多起针对性的治理与整改行动。
危废处理市场空间可观: 2017年统计年鉴显示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 6936.89万吨, 综合利用量 4043.42万吨, 贮存量870.87万吨, 处置量 2551.56万吨; 2011年至 2017年危废产生量的平均增长率约为 12.45%, 目前市场空间达千亿级。 且综合多个数据来源测算, 目前国内实际危废产生量应当接近 1.5亿吨, 处理市场供不应求。 同时各省产生量与处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西部省区如青、 疆、 滇的综合处置利用率明显不如中东部, 有较大扩张空间。行业壁垒较高, 产能分散、 利用率低: 由于生产源分散与运输限制, 业内以小型厂商为主。 2017年我国有 67%的危废处理企业年处理能力低于 2万吨, 仅有 1.4%达 25万吨以上。 珠三角地区 2018年统计显示年处理能力一万吨以下的企业占比达59%, 1-2万吨的企业占 18%。 种类上仅有不到 1%的企业能够处理 25种以上的危废, 接近 90%的企业处理类型少于 5种。大中城市固废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数量在 2006年-2017年间保持了 10%以上复合增长率, 总批准处理规模增速保持在 20%以上, 但目前处理量仅为批准量20%-30%。 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邻避效应。
危废行业发展展望: 我们认为未来危废行业将有以下几大趋势: 1、 危废产生源逐步集中, 大型企业技术与资金优势凸显,扩张速度与政策环境占优; 2、 剪刀差更为明显, 收并购加剧,房地产等相关产业跨界进入可能性较大; 3、 新技术有效缓解原有建设模式弊端, 战略合作将加强; 4、 小型企业短时间内仍将大量存在, 但发展受限明显。投资逻辑: 紧抓头部大型企业, 持续看好体量优势; 密切关注联合处理技术合作与跨界进入等突破行业壁垒行为, 重点标的推荐关注东江环保、 雅居乐集团。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的风险;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的风险。
a0456250-b736-4fdd-8c88-b0d88ff503db.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