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今天,首先是做一下行业复盘。最近几天大盘普涨,市场又是一片欢呼。我们还是想反过来提一些逆向思考的逻辑,其实,我们不害怕下跌,但比较害怕上涨,尤其是普涨。普涨,无论从机构角度还是个人角度,其实都未必是好事。为什么?普涨不是更容易赚钱吗?其实不一定。普涨不一定更容易赚钱,反而还可能把人们带进未知的风险。
首先,如果大盘下跌和震荡,更容易跑出阿尔法,而普涨状态下,其实很难跑出超额收益;
第二,普涨是泡沫的催化剂,无论什么基本面一般的阿猫阿狗,都会涨,都会被市场挖掘逻辑;
第三,普涨状态下,高估的行业和公司、低估的行业和公司,会一起涨,那么其实这种状态下,你很难识别哪些上涨是有逻辑的、哪些上涨是缺乏逻辑支撑的。
典型的案例,就像近期暴涨的某面条公司。市场上也会挖掘各种理由去看好它,因为短期的高增速,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认为这种上涨有中长期可持续的逻辑,因为,实际上它这门生意的壁垒并不高、投入资本回报率很低,从回报率角度,甚至还不如中国神华、大秦铁路这类公司。
所以,同样都是上涨,如果你仔细分析,其实背后是完全不同的逻辑。有些上涨是被市场生拼硬凑、硬挖出来的逻辑,很难持续、有炒作嫌疑,且风险较高;而有些上涨是有内生上涨动力的估值修复、基本面提升逻辑。
比如,食品行业的上涨,和家居、光伏行业的上涨,都是上涨,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高估行业的泡沫上涨,其中很多公司是被硬挖的逻辑,而另外两个是低估行业的景气度提升上涨。同样都是上涨,显然后面两种更安心一些。因为,估值低不低,你是能算出来的,不用天天担心要不要跑、泡沫破裂、大幅下跌。
浓缩成一句话:要做自己看得懂、算得出的投资。以前,我们还会被市场上涨带得头脑发热,现在不会了。现在我们会以“性价比”为核心,只做自己算得出来的领域,算不出来的领域、不“划算”的领域,再多人追捧也坚决不碰。
好,行业复盘结束,接下来继续我们的产业链研究。
今天要研究的行业,在卫生事件发生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三家代表龙头公司,走出几种截然不同的走势。比如,港市的龙头 A 公司,从高点 17.55元/股,跌到 10.5元/股,区间峰值跌幅 40%。
不过,其从上市以来一直备受关注,逐步成为港市“核心资产”。因而,这一轮还没跌多久,就被市场资金大幅涌入买到爆,如今已大幅反弹接近前期高点。
66b599a1-aaa3-4092-a90a-4f3ff0f110eb.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