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相互保险是共有、共治与共享的保险组织,在我国发展仍处于初期。相互保险是对同一种危险有着保障需求的人一起组成的组织,组织成员“共同收益,共摊风险”;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搭便车行为和相互保险公司抗风险能力弱的原因,相互保险制地域性较强,只适合小范围的投保人群体(例如农村合作社、校友会),投保人之间十分熟悉,有共同生活或工作场景可以有效地减小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相互保险的投保人可以获得传统保险公司的三差利润。相互保险采用保费事前分摊制,即预先确定保费。但由于投保人同时又是相互保险公司的所有人,若公司产生盈余则会以红利的方式全部返还给投保人(传统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只会将部分红利返还给投保人)。
信美相互:通过核心渠道赋能提升会员数。作为我国现有的三家相互保险社之一,信美相互在强大的发起会员背景下,实践“以会员为中心”相互制治理模式。同时着重打造平台驱动、技术驱动、产品驱动、模式驱动和运营驱动五项核心业务驱动力,核心渠道赋能,会员数与获客数大幅提升。
网络互助别于相互保险,给付不具有强制性。网络互助平台是一种新型健康风险分散机制,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撮合功能,来实现传统的民间互助共济即会员之间通过协议承诺承担彼此的风险损失的创新型互助模式。与保险公司相比,网络互助平台具有门槛低、自传播性强、给付不具强制性等特点。
网络互助平台门槛低、保障少,对商业重疾替代有限: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网络互助平台通常会费低、分摊成本低,从而吸引了大量低收入人群。
以相互宝和水滴互助为例,其用户成员主要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低收入人群,近七成相互宝成员年收入低于10万元。由于二者的互助计划对重疾的最高互助金为30万元(40岁以上为10万元),而发病率最高的肺癌治疗费用平均为50万元,因此互助计划的保障覆盖较低,对商业重疾替代有限。
网络互助如何解决“劣币驱逐良币”。以相互宝和水滴互助为例,二者都遇到了人均年度分摊额迅速上升引发分摊用户流失的困境,其根源在于无法有效地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为了应对危机,相互宝采用剔除出险频率较高的轻症和推出入门版互助金(控制年度分摊金额上限)来挽留分摊用户数。
短期网络互助仍依靠引流至互联网保险平台或网络商城获利。从商业模式上看,截至目前网络互助平台的管理费对自身盈利贡献微乎其微,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如何促使互助平台带来的大量短期流量转化为互联网保险资源。
长期来看,在监管的允许下技术突破或将显著增强网络互助平台的盈利空间。技术突破及区块链的应用,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及平台分摊运作的便捷性及高效准确性。届时网络互助平台的互助计划项目数、最高互助金额度有望提升、可以承保出险频率更高的险种;同时因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年度分摊金额得以稳定,参与分摊用户数显著增加,则管理费收入有望迅速增长。
建议关注:蚂蚁集团等大型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及水滴互助等新型平台。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影响,监管政策变动,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23bc0fea-ad9a-465a-9732-3d99e55deea5.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