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年全年137万辆,产品驱动下的中国市场。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增长,再创单月产销纪录,其中产量为23.5万辆,同比上涨58%,环比上涨19%;销量达24.8万辆,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仍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24%。2020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在疫情的不利影响基础上,仍同比分别增长7.5%和13%,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4%,同比增长0.5Pcts。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达124.7万辆,渗透率达6.2%。分车型来看,宏光MINI月销量继续稳居第一,Model3全年累计销量定格为13.75万辆,市场份额超12%,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完成全年目标的90%;以欧拉R1为代表的A00级车,和以理想One、蔚来ES6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皆有亮眼销量表现。与此同时,大众MEB平台车型ID.4已在中国首发亮相,随着优质供给大幅增加,中国新能源车市从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的趋势持续推进,在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合资品牌平台化车型和特斯拉的产品驱动下,我们预计中国今年量销量200万辆;2025年达631万辆,5年年CAGR达达36%。
动力电池装机持续向好,磷酸铁锂份额持续提升。受益新能源车持续景气,12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3GWh,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2%,全年实现动力电池装机64GWh,同比增长2.3%。12月TOP10企业合计装机电量约11.87GWh,占整体装机量的92%。其中宁德时代实现动力电池装机6.79GWh,市场份额约达52%;整体来看,客户结构较好的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装机量持续快速提升。而从全年来看,宁德时代占据近一半的份额,外资电池厂商LG化学和松下通过对特斯拉的配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扰动格局。而在正极材料的选择中,磷酸铁锂装机份额持续提升,月装机今年以来首次超过三元,在12月占据53%的份额。目前特斯拉、大众和奔驰等主流车企“高镍+LFP”电池布局逐渐清晰,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预计未来两种路线长期共存。
充电桩数量增长提速,配套趋完善提升消费信心。2020年12月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80.8万台,累计数据环比增长16.28%,同比增长56.54%,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速;而从充电电量来看,2020年12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充电电量达8.2亿kWh,环比增长6.87%,同比实现38%的高增长,。东部沿海地区仍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主要建设区域,前十名省份充电桩数量占比达72.3%,随着电动化趋势逐步朝中西部扩散,预计未来充电基础设施也将逐步辐射全国;除了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外,充电桩还是配电网中重要的可控负荷,对配售电市场化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充电桩有望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我们认为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政策利好的持续推动下,充电桩相关产业链有望稳步推进。
投资建议:我们重点推荐三条主线:1)全球需求高增长,具备全球供应能力且在中国市场领先的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有望获利。电池环节,重点推荐宁德时代,材料环节重点推荐捷股份、科达利、当升科技、中科电气、宏发股份、三花智控、法拉电子,建议关注翔丰华、星源材质、容百科技;2)中国为代表的电动车市场持续向好,优质二线电池厂逐步放量,即将出现业绩拐点,有望迎来价值重估。重点推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建议关注国轩高科。
3)包括六氟磷酸锂、锂电铜箔和正极磷酸铁锂在内的部分中游材料环节供需格局持续反转,重点关注天际股份、多氟多、嘉元科技、诺德股份、德方纳米、龙蟠科技等。
此外,充电桩产业链,我们重点推荐: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特锐德等;中国电动车市场迈向产品力驱动时代,我们建议关注比亚迪、蔚来(美股)、理)想汽车(美股)、小鹏汽车(美股)。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动力电池装机不及预期,充电桩建设不及预期等。
738dbc7c-17d5-457e-92aa-8c5ea02bd4bc.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